刘邦大骂项羽的十宗罪,逐条分析,有真有假

北京好手足癣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210410/8833710.html

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在荥阳战场相持不下,两军各占一山头对峙,中间隔着山涧相望,项羽不想打攻坚战,想跟刘邦决斗,刘邦却对项羽说,我宁可斗智也不会和你斗勇。项羽让手下将领出场挑战,均被汉军神箭手射杀,项羽索性亲自披甲上阵。刘邦得知此事,大为震惊,为了给将士们鼓劲,他也来到阵前,发挥自己的骂阵水平,隔着广武涧,当面大骂项羽犯下的十大罪状: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秦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頉,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逐条翻译分析过来是:

第一,项羽违反楚怀王当初的约定,把刘邦贬到汉中,是项羽缺乏信用的罪状。当年楚怀王和天下诸侯约定,谁先入定关中,谁就是关中王。最后刘邦先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秦朝灭亡。结果项羽入关以后不履行约定,接受范增的建议,把刘邦分到偏远的巴蜀汉中去,此条属实。

第二条:以自私的动机,谋杀卿子冠军宋义,是以下犯上的罪状。项羽为什么要杀宋义?《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与宋义的不和缘于战法不同:项羽主张“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击其内”,宋义主张“先斗秦赵”,“我承其敝”。

第三,解除赵国邯郸之围,完成任务后却不回报怀王,私自强迫诸侯军队攻入关中,这是蔑视君王、欺侮诸侯的罪状。项羽北上救赵之后,成为了天下义军的总盟主,最后项羽带领着各路诸侯入关。项羽在巨鹿之战后率诸侯联军入关完全符合既定战略方针,刘邦在项羽头上扣下的“私自”“擅劫”等罪名完全是“莫须有”,他这么做,显然想要在政治上打压项羽。

第四,火烧秦国宫室,盗掘始皇陵,私自侵占公产,是不仁不义的罪状。项羽入关以后,为了复仇,索性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大火三月不灭,这是暴行,不过刘邦口口声声大骂项羽擅掘始皇陵,项羽入关后虽曾驻军鸿门,但仅“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时间上来不及挖骊山陵。所以是刘邦对政敌捕风捉影的攻讦与诬陷。

第五,子婴已经投降,却又被你杀害,是你不顾礼法,违反国际公义的罪状。杀秦王子婴。项羽入关以后,为了报仇,杀掉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子婴继位之初,所处环境极其危险,赵高随时可能动手将他除掉。没想到秦子婴竟然反戈一击,灭了赵高三族,一举捣毁赵高集团,之后又派兵驻守峣关,阻止刘邦的入侵,并非无能之辈,如果不除,可能有后患。

第六,以欺骗手段坑杀秦国子弟兵二十万于新安,是你残暴无信的罪状。坑秦卒,封秦将。秦军投降之后,项羽担心秦降士兵心中仍有不服,这么一大批人,带到关中,一旦反抗起来,异常危险,当时又出现粮草危机,所以引发夜坑秦降卒二十万的惨案,这一项的确是项羽的大罪。

第七,自己占有最好的领地,却放逐各国故主,是你自私自利的罪状。项羽分封不公。刘邦认定项羽分封不公,主要是指项羽把好的地盘都分给了跟随他入关的将领们,而六国故主却被贬到偏远地区,这条是利益分配不公引起的。

第八,将义帝放逐到偏远地区,又侵占韩王领地,私自占领梁、楚的精华区,是你违背公义的罪状。灭秦这件事儿,项羽劳苦功高,实力有很强大,一朝成为诸侯盟主,得到操控天下的实权,梁、楚九郡正是他主宰天下的基础所在。再者,项羽并未将韩地归为己有,而是立秦时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以抵抗刘邦。

第九,派人暗中谋害义帝,更为天理所不容。项羽在关中大封十八路诸侯王,引兵东还。为了给自己腾地方,项羽把义帝赶走了,最后又派人把义帝给杀了。义帝被杀的幕后主使的确是项羽,这一宗罪项羽是躲不掉的。

第十,主宰天下为政不公平,又不顾信用,为天下人所不容,大逆无道,罪不可赦。项羽大逆不道,杀已经投降的将士,并且负约,为人臣而弑其主。刘邦对项羽“大逆不道”的定义是总结陈词。“为人臣而弑其主”指“罪九”杀义帝之事;“杀其已降”指“罪五”杀秦降王子婴和“罪六”坑杀秦二十万降兵;“为政不平,主约不信”指“罪一”、“罪七”、“罪八”的分封之事。

刘邦历数出项羽十大罪状,项羽却哑口无言、有口难辩,更说不出刘邦一条罪来。玩政治玩辩论,项羽的确不是刘邦的对手,但动武我就是内行了。项羽听完自己的十宗罪,暗自埋伏好弩机,一箭正中刘邦胸口。话说刘邦真不是一般人,明明是胸口受了重伤,却赶紧捂着脚说,贼人射中我的脚指头。汉军士兵们见汉王只是伤了脚趾,无甚大碍,并不惊慌。刘邦临危不乱,如此心机与反应,非项羽所能比啊!

参考书籍:《史记》《资治通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