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河洛”这个词被冲上热搜!“河洛”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几千年前已经在《竹书纪年》中有所记载:“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
如今“河洛”又引发人们热议的原因是:年5月7日,一个沉睡了数千年的遗址经过十多年的挖掘与研究之后惊艳出世——郑州双槐树遗址。
双槐树遗址
专家赞叹:这是打开黄河流域文明起源的关键钥匙!这里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多年的中华文明主根脉,有望追溯于此!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河指的是“河图”,洛指的是“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lànshāng:意思是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今指事物的起源),中华文明的源头。
河图
洛书
向上滑动阅览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之始。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上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竹书纪年》里讲: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
对新乡人来说,可以对“河洛”略知一二,但是一定要对出土于新乡的《竹书纪年》尽量“知之甚祥”。
奇书:
中国文化史四大发现之一
顾名思义,《竹书纪年》原是写在竹简上的书,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夏朝到魏襄王这段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成书年限大概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由春秋时期晋国的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的史官合作而成,比司马迁的《史记》要早了大约两百年。学者称之为“我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和汉儒篡改的编年体通史,是这一时期唯一完整的纪年表”。
《竹书纪年》与汉武帝末年时从孔子旧宅夹壁墙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19世纪末发现的殷墟甲骨文、年发现的敦煌藏经洞并称中国文化史四大发现。
中国文化史四大发现
《竹书纪年》共13篇,叙述了夏、商、西周、春秋时晋国和战国时魏国的史事。《竹书纪年》原简早已失传,古本《竹书纪年》至宋代(公元年~公元年)佚失。清代(公元年~公元年)学者有辑校本,是研究古代史的重要资料。
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传说!
据《晋书武帝纪》载:“晋武帝咸宁五年()十月,汲郡人不准(人名)盗发魏襄王冢,得竹简小篆古书十余万言,藏于秘府。”
《束暂传》则说是:“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
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实则侧重点不同,咸宁五年是该书发现时间,太康二年是派人开始整理的时间。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盗墓者确系汲郡人不准(读音FǒuBiāo)所为。
那么,不准何许人也?《竹书纪年》又是如何现世的呢?
故事:
西晋初年《汲冢书》现世
据说,晋武帝咸宁五年十月初的一天早上,汲郡(今河南卫辉)一些起得早的村民就已经在秋田里开始忙活了。突然,一张姓村民在地头喊了起来:“快来看呐,陵墓被盗了!”
众人围上来一看,果见一个墓冢已被挖开。村民们立即报告了官府,官府也很快派人来查:墓的石门是被撬开的,里面除了贵重物品被洗劫一空外,还留下了沉重的钟、磬、玉律等古代乐器和一把生锈的青铜剑,大批残断散乱的竹简扔了一地;在幽暗的古墓内,盗墓者为了照明,就将许多竹简用火点燃,地上残留下一堆堆断头残迹。
汲郡地方官马上向朝廷报告了有关情况,并把这批竹书和同出的钟、磬、玉律、铜剑等物品一并送往都城洛阳,据说当时光竹简就装了几十车。
晋武帝对这一发现颇为重视,命令把墓中出土之物全部“藏于秘府”,并指派官员迅速带人对此盗墓案进行调查侦破。
魏安釐王墓
负责处理此事的官员一行来到娘娘庙村,他们首先察看了作案现场:墓的石门洞开着,地上除了枯骨、短发、朽木、灰烬和几个棺材上的铜箍之外别的什么也没有了。只是后来又在墓旁的泥土里捡到了一颗绿色的宝石坠子。
次年夏,该官员在一家寄卖店里,无意中发现了一颗绿色宝石耳坠,它和在魏襄王墓旁捡到的一模一样,心中暗喜,就把那寄卖人传来审问。此人正是不准,经过审讯,他对带人盗墓一事供认不讳。
本来作为首犯的不准是该判死罪的,恰巧赶上那几天晋武帝心情好,刚灭了吴国凯旋而归,听了下面的汇报,半开玩笑说了一句:“我看不准盗墓是有功的,否则,我们能得到这些珍品吗?”就这一句话,不准便被网开一面了。
至太康二年()春,西晋王朝正式命令校读编理这批竹书,并要求把它们由古文写为当时通行的隶字。
先后参加编校写定工作的有荀勖、和峤、挚虞、卫恒、束皙等人。这些人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可以说是极一时之选。
那时见到的竹书是个什么样子呢?据有关资料记载,竹简是用素丝编联成册,每简长度约合晋尺二尺,战国古尺二尺四寸,一简四十字,分为两行,每行二十字,用黑漆书写。
由于年深月久,编丝难免朽断,而盗墓者在墓穴中不仅打乱了简册的次序,甚至点燃竹简当作火把,结果“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诠次”(《晋书束皙传》。简上的文字是用战国古文(蝌蚪文)书写的,这种文字早已废弃不用),荀勖等虽然有魏“三体石经”(即用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刊刻的《尚书》、《春秋》、《左传》等相关资料)可以对照检寻,但也不能全部辩识。
晋武帝死后,他的儿子惠帝又接着继续干,前后经过约二十年的努力,才把所见竹书全部整理完毕。
据记载,当时共整理出文献共计75篇,除经史类的《周易》《竹书纪年》、卜筮书外,还有辞典类的《事名》、画赞属的《图诗》、神话小说《穆天子传》等。其中以《竹书纪年》与《穆天子传》最有价值。
价值:
《竹书纪年》纠偏历史
《竹书纪年》上下记载了89位帝王年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竹书纪年》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所记载的史实与其它史书记载的大不一样,与甲骨文、青铜铭文记载却相符。它的发现纠正了许多先秦历史古籍中出现的谬误和偏差,在史学界,《竹书纪年》有“辟谣宝典”之说。
新乡凤湖《竹书纪年》景观处
至于《竹书纪年》纠过哪些偏、辟了哪些谣?略举以下例子:
如:《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这样的记载可谓振聋发聩,完全否定了“禅让制”。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尧年老昏庸,道德标准下滑,被舜流放囚禁在一个叫平阳的地方。而舜则继承了帝位。不但如此,舜还不让尧的儿子丹朱和尧相见。
如:《竹书纪年》比司马迁著的《史记》成书时间早二百年。《竹书纪年》说,商王朝自盘庚迁殷后,经过二百七十三年被周朝所灭,而《史记》记录为七百七十三年。两相对照,《史记》中的记录整整多了五百年。
《竹书纪年》与《史记》的这一段公案,因为甲骨文科学考古而终得定论:认为商王盘庚迁都直到商王朝覆灭,只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光。经过考证,《竹书纪年》是正确的,揭开了消失的五百年历史谜案,纠正了《史记》中的一个极为罕见的错误。
再如:《尚书·天逸》篇中提出商代的“中宗”,《史记·殷本纪》及其它典籍都认为中宗即商王太戊,而《竹书记年》却认为是祖乙。后来在清朝末年发现的甲骨文上有“中宗祖乙”的称谓,这证明《竹书纪年》的记载是正确的。
《竹书纪年》里类似的纠偏的例子还有很多,喜欢研究历史的朋友,可以多去“找找茬”!
可以说,《竹书纪年》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时限的认定方面,都拥有别的文献所难以替代的作用。《竹书纪年》有关夏代世系的记载,记载了其他史书没有记载的夏代史事,如所记夏代各王的都邑,也比其他文献更为详尽。
由于它重要的史料价值,国家“九王”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它作为重要历史典籍作以辅证。如把夏朝的统治时间定位在公元前至公元前年,就是依据《竹书纪年》的记载而确定的,成语“汲冢鲁壁”也说明了人们早已将它视为瑰宝。
可惜,《竹书纪年》原简早已在漫长的战乱岁月中散失。晋代学者荀勖、束晰等人的释文考证也逐渐失传。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后代学者从各种古籍中的点滴辑录。
但不管经过怎样的曲折,幸运的是这部奇书最终被留给了世人。要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文化专制,“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至秦灭,先秦的编年史已基本上销毁殆尽。由于《竹书纪年》当时被埋藏于魏安釐(li)王(一说应为魏襄王)的墓里,所以能够避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也有人感叹,幸亏《竹书纪年》恰逢其时出土于西晋初年,如果出土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西汉,或者出土于理学昌盛的宋代及后世,《竹书纪年》即便能逃过秦火,也难逃被扼杀的命运。汉初,除鲁之《春秋》外,其他诸侯国的史书差不多更是难得一见了。正因为如此,《竹书纪年》能留存于世,才显得弥足珍贵。
保护传承未来可期
近些年,新乡各级政府正想方设法使《竹书纪年》得以保护和传承。
《竹书纪年》的出土地汲冢书遗址,位于今卫辉市孙杏村镇娘娘庙村南米处,自东至西共有七冢,为战国时期魏国墓葬群。《汲冢书》即出自于其中第三号冢的魏襄王墓中。年被列为新乡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新乡平原示范区的凤湖湖畔,专门设计了《竹书纪年》景点。
《水经注卷五》在表述“扈”的地名时说:《竹书纪年》“晋出公十二年,河绝于扈”,即于是也。河水又东径八激堤北。上段话的意思是,在公元前年,河水到扈地断流,改道往东流经八激堤北边。扈是平原示范区古时一个地名,当时有扈亭。八激堤是平原示范区古时一个石堤,建于公元年。其目的是为阻挡河水波浪的冲击,堆石为堤。
《竹书纪年》景观建在地处平原示范区核心位置的凤湖,是对这片土地拥有年人文历史的一个有力佐证!
竹书纪年文化公园项目建设中
今年,卫辉正式启动了竹书纪年文化公园项目,该项目位于卫辉市西南部孙杏村镇的北部,共产主义渠及卫河以南,新乡市郊与卫辉市区中部位置,涉及孙杏村镇娘娘庙前街、后街、段先屯三个行政村,总占地面积为.4亩,将分为竹书纪年文化游园区、绿色休闲生态苗圃观光区和卫河古村风情区3个部分,预计年建成。项目建成后,将被打造成新乡又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
竹书纪年文化公园规划图
古旧文献典籍
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如何让这些
历尽劫难、饱经沧桑的典籍流传后人,
需要当代的我们
以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保护、保存好它们,
更要通过“贴近生活”的方式,
使它们“活起来”,走进寻常百姓家,
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