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古代史,必读《二十四史》。在《二十四史》中,《史记》居于首位,《汉书》次之,这两部史书集中代表了汉代史学的最高水平。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字子长,是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主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司马迁自幼好学,十岁就开始学习古文经传。他曾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又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二十岁时,司马迁为了增长见闻,开始游历全国各地,足迹遍及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地区,考察风俗,访问古迹,采集传说,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其父司马谈当时任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并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的愿望是撰写一部通史。遗憾的是,通史没有完成,司马谈却已经不久于人世了。在临终之际,司马谈拉着司马迁的手,嘱咐他一定要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司马迁在父亲面前表了决心,表示一定要完成父亲的遗愿。
司马谈死后,元封三年(公元前),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由于太史令掌管皇家图籍和天文历法,所以司马迁得以遍读国家藏书,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太初元年(公元前),司马迁与唐都、落下闳等共同修订了《太初历》,代替自秦以来的《颛顼历》。
太初元年(公元前),司马迁开始着手撰写《太史公书》。天汉二年(公元前99),西汉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认为李陵投降,是因为寡不敌众,救兵又不来救援,不应该把责任全部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因此大怒,将司马迁投入大狱,处以惨无人道的腐刑。三年后,可马迁被释放出狱,任中书令。司马迁虽然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痛普,值他一直牢记父亲遗愿,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初的决心,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书》,撰写时间先后长达16年。
在司马迁死后多年,他的外孙杨挥才将《太史公书》向世人公开。至东汉末期,这部巨著才以《史记》之名流传于世。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共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所开创的纪传体史书的新体裁,成为后世历代正史编纂的规范。
《史记》撰写态度严肃认真,内容翔实,丰富完整。在主要记述政治史的同时,还涉及到经济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等多
方面的内容。不仅写帝王将相,还写了学者、游侠、商人、医生、倡优、农民起义领袖等下层人物的传记。既把项羽与刘邦一同列入本纪,又能将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与诸候一样列入世家。既责斥了历史上的暴君,揭露现实的黑暗,又敢于直面指出汉武帝的过失,以大胆的写作精神,还历史以真实的血肉。所以,《史记》最大的特色就是求真务实,班固曾赞誉《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从文学角度讲,《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感谢您阅读我们的原创文章,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请为我们点赞!若对本文有不同的观点或建议请写在评论里和大家一起讨论,小编真诚地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