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眼中的第一世家

白癜风治疗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写出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者司马迁,在编撰诸侯国三十世家的时候,认为哪家才能称得上第一世家、谁又当得上第一世家的“立家之祖”呢?

翻开《史记》,三十世家的第一家赫然是吴太伯世家!

吴国?是被越王勾践灭掉的吴国吗?没错!就是那个吴国。

这个在春秋时期默默无闻,只在战国有过昙花一现,后又被越王勾践灭国的“蛮夷之地”凭什么当第一世家呢?吴国国境大概位于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当时可比不上现在,江浙一带还属于“蛮夷之地”,百姓“文身断发”,与中原相差甚远。可是,就是这么神奇,连大名鼎鼎的姜子牙所属的齐太公世家也排在吴太伯世家的后面,只捞到“第二世家”的排名。

太史公的这么安排是有道理的,原因呢就出在吴太伯这个人身上。

吴太伯其人是谁呢?《史记》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按今天的话说,就是吴太伯跟他的弟弟仲雍,都是周太王的儿子,王季历的哥哥。那周太王又是谁呀?很牛吗?没错,你不认识周太王没关系,但是周太王的孙子说出来没几个人会不认识。接着太史公又介绍到:季历贤,而有圣子昌。意思就是季历十分的贤能,重点是有一个具有圣德的儿子昌,这个昌就是周文王姬昌。按这层关系算下来,吴太伯就是姬昌的大伯父。

难道就因为有个当王的大侄子,吴太伯世家就沾光成了第一世家?

吴太伯画像

非也,非也。

姬昌可不是一出生就捞到王位的,他还没成周文王的时候叫西伯,是商朝的诸侯。那这个诸侯的位置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是文王从他爸爸季历手中接过来的。上文我们就提到过,姬昌有大伯、二伯,怎么侯爵就从季历的手中传给了姬昌了呢?按理来说,长子才应该继承爵位呀!怎么说也轮不到最小的儿子。

难道又是什么王族秘辛,手足相残的事情?

这背后的故事比抢家产要有趣得多。原因就出在了姬昌他爷爷周太王身上。《史记》记载“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因为姬昌的爷爷很喜欢他,想着传位给季历再传给姬昌。周太王曾经说过:"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姬昌的大伯、二伯听出父亲的弦外之音,为了成全父亲的心愿,就跑到了还没建国的荆蛮之地。为了表示不会继承父亲爵位的决心,还像当地人一样身上刺满花纹、剪断头发。

追根到底,周王朝能够得以建立,吴太伯的让位功不可没。如果吴太伯不让位,姬昌基本就不可能成为西伯,更加不会受到各方诸侯的拥戴。

而且,在当时来说,谁能够预见到以后这个“大侄子”会光宗耀祖,创立周王朝呢?仅仅因为父亲的一句话,把到手的爵位拱手相让,而且为了让弟弟继位时不遭闲话,又心甘情愿地放弃优渥的日子跑到陌生的蛮荒之地生活。扪心自问,我是做不到的了。

无怪乎孔子说太伯是道德的巅峰,三次把天下让给别人,人民都不知用什么言辞来称赞他才好。

吴太伯世家当之无愧是第一世家!

百家号的朋友们好,我是俗人赏古,很荣幸能与你相遇。作为一名百家号的新作者,这是我发的第一篇文章,不足之处欢迎大家评论指出,感谢斧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