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东汉时期班固编撰的一部历史著作。
起初,班固的父亲班彪以《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班固去世后,他的妹妹班昭继续写作,完成了《汉书》八表,马续协助完成了《天文志》。
《汉书》主要记载了西汉一朝的历史事件,时间跨度从公元前年的汉高祖元年到公元23年的王莽地皇四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采用纪传体断代史的著作。
全书共有十二个"纪"、八个"表"、十个"志"、七十个"列传",共计一百篇。后来的划分为一百二十卷,总字数超过八十万字。
与《史记》相比,《汉书》在体例上完全继承了《史记》的结构,只是将"本纪"改为"纪",将"书"改为"志",并将"世家"合并到"列传"中。同时,《汉书》还新增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将《平准书》改为《食货志》。这些变化在后来的一些史书中也被沿袭。
《汉书》的文风偏古,东汉末年已有服虔、应劭为《汉书》作注。到了唐代,颜师古汇集了前人二十三家的注解,完成了对《汉书》的新注释。清代的王先谦著有《汉书补注》,也提供了一些重要参考。现代学者杨树达著有《汉书窥管》,对王氏的补注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
总的来说,《汉书》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通过其详实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科普价值。
#长假读书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