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十四史史记七十八几种版本的

《史记》从赵盾之死开始,与《左传》对赵氏家族的记载大相径庭。据《史记》说,赵盾死后,其子赵朔嗣立。赵盾时,赵盾的堂弟赵穿弑晋灵公,晋国朝臣拥立晋灵公之叔晋成公即位。晋成公死,其子晋景公继位。赵朔娶晋成公姊为夫人(应为晋成公之女,晋景公之姊)。晋景公三年,晋楚邲之战时,赵朔为晋下军将。当初赵盾活着的时候,梦见其祖叔带先哭后笑。赵盾占卜这个梦,解梦者说这个预兆是绝而后好。而且说这个恶梦应该应验在你的儿子,孙子身上。晋国大夫屠岸贾是晋灵公的宠臣,而在晋景公时担任司寇,屠岸贾畏惧赵盾正直,所以欲诛灭赵氏争夺权力。屠岸贾乃以弑晋灵公的罪名讨伐赵氏,屠岸贾对晋国大臣说,赵盾虽然没有参与弑君之事,但他是祸首。赵氏以臣弑君而子孙在朝,如此何以惩罚有罪,所以应诛灭赵氏。受赵盾知遇之恩的大夫韩厥说,灵公遇弑时赵盾在外,而且晋成公继位也认为赵盾无罪,因此没有惩罚赵氏。现在你要这样做,不是违背先君的意思吗。屠岸贾不听,在晋景公的支持下要屠灭赵氏。韩厥于是通报赵朔让他逃亡,赵朔不肯,对韩厥说如果您能让赵氏子嗣不灭绝,那么我就死而无恨了。韩厥答应了赵朔,然后称疾不出。屠岸贾于是擅自调动军队,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是为“下宫之难”。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姐姐,当时已经怀孕,到晋景公的宫中隐匿。赵朔有门客名字叫公孙杵臼,他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我们应该殉主而死。程婴说,听说赵朔的妻子有孕在身,如果能生下男孩,那么我就辅佐他成人复仇,如果生下女儿,那么我就是晚死几天罢了。不久,赵朔的妻子果然生下了男孩,屠岸贾闻讯后到宫中搜索,夫人把孩子儿藏在裤内,祈祷说,如果赵氏要灭亡,孩子就哭闹;如果赵氏不会灭亡,孩子就别哭。等到搜查到夫人房中时,孩子果然没有发出声音。等到这次脱险之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虽然这次搜查幸免了,但以后还要搜查怎么办?公孙杵臼说,抚养孤儿成人与死节哪个困难?程婴说,死节容易,立孤更难。公孙杵臼说,死去的赵朔对你厚待,因此你勉强做更困难的事吧,我来做那个简单的,让我先去死吧。公孙杵臼夫妇庙两个人商议好了以后,用一个别的婴儿冒充赵氏孤儿由公孙杵臼藏匿在深山里面,再由程婴去举报。程婴假意贪图赏赐,带着军人找到公孙杵臼藏身之处,结果公孙杵臼大骂程婴背信弃义,然后与婴儿一同被害。屠岸贾以为赵氏尽灭,再没有后顾之忧了。而实际上赵氏孤儿由程婴藏匿起来抚养。到了赵氏孤儿赵武十五岁的时候,晋景公得病,找人占卜,说这是大业(颛顼之后,赵氏始祖)因为后代遭遇不幸而为祟。晋景公以此事问于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活着,于是借此打动晋景公说,大业的后人在晋国绝祀的,就是赵氏吧。大业之后世代有德,到叔带时离周到晋,世代辅佐晋君,立有大功,不应该绝祀。而现在赵氏灭亡,国人哀之,所以占卜时有这样的卦象,希望您好好考虑。程婴像晋景公问韩厥,赵氏还有后人在吗?韩厥于是把赵氏孤儿的实情告诉晋景公。于是晋景公与韩厥谋立赵武,先把赵武召到宫中隐匿起来。等到大臣们进宫问疾时,晋景公以韩厥的部众胁迫诸人与赵武见面,大臣们不得不把罪责都推到屠岸贾身上,并表示大家都支持恢复赵氏。于是,晋景公召赵武、程婴遍拜各位大臣,让他们与程婴、赵武一起攻打屠岸贾,灭了屠氏之族。而把当年赵氏的职位和封地都赐予赵武。等到赵武长成,行过冠礼以后,程婴与众人告别,对赵武说,当年赵氏遭遇下宫之难,门客都以死殉主,而我为了辅佐赵氏后人苟且偷生,现在您已经长大成人了,恢复了赵氏家族。我要到地下去向您的父亲以及故人公孙杵臼汇报一下。赵武大惊,啼泣顿首固请,程婴不听,终于自杀而死。赵武为程婴服齐衰三年,并设祠纪念,终赵氏而不绝。歌剧《赵氏孤儿》剧照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的内容对《史记》又有重大改造。杂剧把故事背景改到了晋灵公时期,朝中大臣最重要的是一文一武,一忠一奸,文臣忠臣是赵盾,武将奸臣是屠岸贾。戏剧把历史上晋灵公几次派人刺杀赵盾的事情都改成了屠岸贾所使,并安排最终让屠岸贾说动晋灵公将赵盾一家三百人族诛。赵盾之子赵朔因为与公主结为婚姻而未遇害,于是屠岸贾派人假传晋灵公命令逼迫赵朔自杀。赵朔临死前嘱咐妻子生男孩的话为赵氏报仇。赵朔死后,屠岸贾将公主囚禁在驸马府中,等公主生下男孩就斩草除根,等孩子满月时将其杀死,并派下将军韩厥看守府门。赵朔门客程婴以医生身份混入府中,公主将赵氏孤儿委托给程婴,然后自缢而死。程婴将婴儿放在药箱中,却在府门口被韩厥检查出来。韩厥故意放走程婴,并且自刎而死,以示保守秘密。屠岸贾得知公主、韩厥先后自杀,判断走脱了赵氏孤儿,于是又诈传晋灵公的命令,限三日之内把晋国半岁以下的婴儿都拘捕起来,要全部亲手剁为三段以除掉赵氏孤儿。曾在朝中为中大夫的公孙杵臼罢职回乡,程婴与公孙杵臼有旧,因此前去投奔。二人见面相谈,程婴四十五岁,公孙杵臼七十岁,于是两人商定由程婴抚养赵氏孤儿,并且程婴将自己的孩子冒充赵氏孤儿,交给公孙杵臼,再由程婴去屠岸贾处举报,这样既保全了赵氏孤儿,又能保全晋国其他无辜的婴儿。程婴出首公孙杵臼,屠岸贾几番试探后相信了程婴,到公孙杵臼家后,公孙杵臼不肯承认,屠岸贾对其施以酷刑,又让程婴来行刑。最后屠岸贾搜出婴儿将其三剑剁死,公孙杵臼也触阶而死。屠岸贾以为后患已除,由此信任程婴,让程婴在其家中为门客。屠岸贾无子,便收程婴之子(其实是赵氏孤儿)为义子。二十年后,程婴抚养的赵氏孤儿长成,名字叫作程勃,因被屠岸贾收为义子,又叫作屠成。赵氏孤儿习学文武,弓马娴熟,又广智谋。屠岸贾此时打算弑君自立,于是程婴假借看书为名给赵氏孤儿讲了二十年前的故事,告诉赵氏孤儿屠岸贾谋害赵盾,赵朔与公主自杀,韩厥自刎、公孙杵臼遇害的情况,以及自己抚养孤儿的经过。赵氏孤儿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怒火中烧,要为家族复仇。二人禀明晋国新君晋悼公,晋悼公命令上卿魏绛协助擒拿屠岸贾,为赵氏报仇。屠岸贾从元帅府回私宅,被赵氏孤儿擒获,遂将屠岸贾满门抄斩。晋悼公命赵氏孤儿复赵姓,赐名赵武,袭父祖列爵卿行。韩厥的后人仍为上将,给程婴十顷田庄养老,为公孙杵臼立碑造墓以为纪念。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与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并称元杂剧四大悲剧。一方面,如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一样,这部戏剧把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斗争简单归结为忠与奸的对立。另一方面,这部戏剧又重点突出了家族复仇意识。在表现复仇意识时,作者又强调了弱者对残暴的反抗和义士们前仆后继的大无畏牺牲精神,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文化认同。《赵氏孤儿大报仇》还是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并在欧洲产生过一定影响,法国文豪伏尔泰在年翻译了《赵氏孤儿大报仇》,英国剧作家威廉·哈切特也曾将其改编为《中国孤儿》,这部戏剧在德国、意大利等也有改编和上演,不过这些改编已经变成了符合欧洲人审美的内容和主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