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十四史史记263绥南远赐赵佗

从先秦到汉初,中国东南沿海生活的主要是少数民族越人,《汉书》所谓“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越人又有瓯越、闽越、南越等众多分支,统称百越,又称百粤。秦汉嬗代之际,南越、东越等地事实上仍处于割据状态。楚汉战争期间,南海郡尉赵佗乘秦亡之机,封关绝道,兼并桂林、象郡,定都番禺(pānyú),竟传国五世,享国近百年。

赵佗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秦并六国,又略定杨州之南越,设桂林、南海、象郡,迁徙犯罪的百姓充实这些地方,同越人杂居。赵佗在秦时被任命为南海郡龙川令,至秦二世时,南海尉(大郡称守,小郡称尉;大县称令,小县称长)任嚣病重将死,乃召赵佗,对他说,听说中原扰攘,陈胜等发动叛乱,秦暴虐无道,百姓恨之已久,项羽、刘邦,陈胜、吴广等聚众兴师,天下恐将大乱。

南海郡虽位置僻远,但我担心中原的乱兵会打到这里,所以想发兵截断秦修筑的南越通往中原的大道,以作防备,并待诸侯之变。不幸现在我身患重病,番禺这个地方,背山负海,东西数千里,并有中原人可作依靠,因此这一州之地足可立国。南海郡的官员都不足与言,所以特地召你来告诉你这些事。

任嚣随即发布文书,任命赵佗代行南海郡尉之职。任嚣死后,赵佗就移檄治下说,中原乱兵即将进攻南越,各地应马上阻断道路,聚兵自守。随后赵佗又找各种借口,剪除了秦朝设置的官吏,而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各处。秦亡后,赵佗陆续兼并了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刘邦平定天下时,因为百姓劳苦,所以没有发兵攻打南越。汉高帝十一年,朝廷派陆贾出使,立赵佗为南越王,剖符通使,让他和集百越,不要危害汉朝南方边境。

南越与长沙王吴芮的领地相接。刘邦死后吕后掌权,有司请禁南越在边境互市时购买铁器。赵佗说,汉高帝立我为南越王,南越与汉互通使者和物产,如今高后听信谗言,视我为蛮夷异物,断绝南越需要的物资供应,这必定是长沙王的建议,他想依靠汉朝的势力消灭南越,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

于是赵佗自加尊号,称南越武帝,发兵攻打长沙国的边邑,败数县而去。吕后遂派将军隆虑侯周灶攻打南越。正值南方酷暑潮湿,汉军士卒大疫,无法越过阳山岭。一年多后,吕后病死,汉军就此停止进攻。赵佗因此扬威于边境,他又用财物贿赂闽越、西瓯和骆越,使他们归属于自己。南越东西万余里,赵佗乃乘黄屋左纛之车,称制,与汉朝并立。

汉文帝初御天下,派使者告知诸侯和四方蛮夷君长自己从代国到长安即位的情况,以喻天子圣德。文帝为赵佗在故乡真定的父母坟墓设置守冢之邑,岁时祭祀,又召赵佗昆弟,用尊贵的官爵和丰厚的赏赐表示宠幸。然后让丞相陈平等举荐可以出使南越的人,于是陈平举荐好畴人陆贾,说陆贾在先帝时曾多次出使南越。汉文帝就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出使南越,同时责备赵佗自立为帝,而不派使者告知朝廷。

陆贾到了南越,南越王赵佗乃向汉文帝上书致歉。信中说,蛮夷老夫臣佗,自前日高后阻断歧视南越,我疑心是长沙王进谗,又在南越僻远之地听说高后尽杀臣之宗族,挖掘焚烧先人坟墓,因此自暴自弃,侵犯长沙国边境。至于南方卑湿之地的蛮夷之中,只有数千民众的闽越也自称为王,西瓯和骆越也是如此。所以我妄窃帝号,聊以自娱,哪敢将此事上奏。如今臣赵佗顿首谢罪,愿长作汉朝藩臣,尽纳贡之职。

于是赵佗向南越全境发布命令说,两雄不并立,两贤不并世,汉天子贤明,从今以后我去帝制黄屋左纛。陆贾回报,文帝大悦。汉景帝时,赵佗继续向汉称臣,派使者到长安朝见天子。但在南越境内,赵佗一直窃用皇帝名号,只在派遣使者朝拜时才称王,在接受天子诏书时也同诸侯一样。汉武帝建元四年,赵佗去世,享年已百余岁,前后统治南越八十余年。

赵佗死后,其孙赵胡继为南越王。当时闽越王郢发兵攻打南越边境,赵胡派使者向汉天子请求援助。信中说,南越和闽越都为汉藩臣,不得擅自发兵相攻击。如今闽越兴兵侵犯,臣不敢发兵抵御,请天子降诏处分。于是天子称赞南越行为忠义,遵守职约,乃派遣两位将军率兵讨伐闽越。汉军还未越过阳山岭,闽越王郢已被弟弟余善所杀,闽越再次降附朝廷,于是汉廷遂罢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