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十四史史记一一三天潢贵胄

《史记》以下诸篇世家,是汉朝建立以后,汉高祖刘邦及诸帝所分封的王族或功臣,虽然名为诸侯,但与周代分封的诸侯相比,权力地位乃至功德已不可同日而语,故德不甚立,名不甚传。另外汉初异姓王凡七,到刘邦死前,已灭其六。如功劳最大的韩信,获罪被杀,只为《淮阴侯列传》,不入世家。《楚元王世家》中的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同母幼弟,字游(《汉书》以为同父异母)。高祖刘邦兄弟共四人,大哥名伯,早死。当初刘邦微贱之时,常常和宾客到大嫂家蹭饭。大嫂讨厌他,等刘邦和宾客再到大嫂家时,大嫂假装已吃完饭,故意刮锅发出声音,宾客以为已吃过饭而离去。等刘邦看到锅里还有羹饭,不禁由此怨恨大嫂。等到刘邦当了皇帝,分封兄弟时,唯独不封大哥的儿子。刘邦的父亲太上皇为孙子说情,刘邦说,不是我忘记封他,是因为他的母亲当初太不像长者了。于是才封她的儿子刘信为羹颉侯,羹颉,羹尽之意。刘邦的二哥刘喜,字仲,被封为代王。刘仲之子刘濞时改封吴王,即汉景帝七王之乱的发起者。汉高祖十一年,立子刘恒为代王,即后来的汉文帝。楚元王刘交汉高祖六年,伪游云梦袭捕楚王韩信,封幼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刘交在位二十三年卒,其子夷王郢立。夷王在位四年卒,其子王戊继位。王戊二十年冬,因在为薄太后服丧期间犯私奸罪,削去东海郡封地。第二年春天,楚王戊和吴王合谋反叛,发动七王之乱。楚相国张尚、太傅赵夷吾谏,不听,杀张尚、赵夷吾,楚王起兵和吴王西攻梁国,攻占了棘壁。行至昌邑南,与汉将周亚夫战。汉军截断吴、楚军粮道,吴楚士卒饥而败走,楚王戊自杀,吴楚军投降汉军。汉军已定吴、楚,汉景帝想让德侯刘广(刘仲之子,刘濞之弟)的儿子续吴,让元王的儿子刘礼续楚。窦太后说,吴王是长辈,理应为宗室效忠顺善,如今却带头叛乱,为什么还要续其后。不许立吴王之后,许立楚王之后。当时刘礼为汉宗正,于是拜刘礼为楚王,供奉元王的宗庙,是为楚文王。 狮子山刘戊陵墓文王即位三年卒,子安王道立。安王在位二十二年卒,子襄王注立。襄王在位十四年卒,子王纯立,汉宣帝地节二年,宫人上书告楚王谋反,楚王自杀,国除,入汉为彭城郡。其时已历昭、宣二帝,此段非司马迁亲笔。《汉书》云,王纯嗣十六年,子延寿嗣,与赵何齐谋反,延寿自杀,立三十二年国除。与《史记》不同。赵王刘遂,他的父亲是汉高祖中子,名友,谥为“幽”。幽王以忧死,所以谥号为“幽”(见《吕太后本纪》)。刘友死后,吕后封吕禄为赵王,一年后吕后去世,汉大臣诛杀诸吕,乃立幽王的儿子遂为赵王。汉文帝二年,割赵国的河间郡给刘遂的弟弟辟彊为河间王,是为河间文王。在位十三年卒,子哀王福立。福立一年卒,无子,国除,地收于汉。刘遂为赵王二十六年时,因有过失被汉景帝大臣晁错削去赵国常山郡。吴、楚叛乱,赵王与他们合谋起兵。赵相国建德、内史王悍谏阻,不从,烧杀建德、王悍,发兵驻屯在赵国的西界,想会和吴军一起西进。并派人到北边的匈奴,想联合匈奴攻打汉朝。汉派曲周侯郦寄攻赵。赵王遂退守邯郸,对峙七个月,吴、楚军在梁国被打败,不能西进。匈奴听到这个消息,也停止发兵,不肯进入汉朝边界。栾布从打败齐国的前线回来,和郦寄合兵引水灌赵国都城。赵的都城被水泡坏,赵王自杀,邯郸降,赵幽王绝后。太史公曰:国之将兴,必有祯样,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使楚王戊毋刑申公,遵其言,赵任防与先生,岂有篡杀之谋,为天下谬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