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是比张仪还要出色的纵横家,但因为史料记载的混乱,最主要的是司马迁《史记》对苏秦事记载的混乱,致使后世对苏秦其人其事产生许多莫名其妙的地方。比如这里提到的“苏秦搞合纵伐秦,却搞坏了齐国”,便是其中之一。
按照《史记》中的记载,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但苏秦入世比张仪早,推行合纵策略,得佩六相国印,迫使秦国十五年不敢轻出函谷关。张仪出道,苏秦暗中助了一把,最后两人互相斗法,一个推行合纵、一个推行连横,共同上演出一幕幕开阖纵横,却又精彩绝伦的历史大戏。
但是,从山东银雀山出土的竹简本《孙子兵法.用间》、《吕氏春秋?知度》等书可知,苏秦却是为燕而仕齐、最后导致齐亡而兴燕的风云人物。《荀子.臣道》因此把“齐之苏秦”和“秦之张仪”相提并论,连司马迁在《史记.邹阳传》中也把苏秦称为燕国的忠臣。
但是,齐亡燕兴的时间指的是齐愍王和燕昭王当政之世。
也就是说,苏秦和张仪并非同一时代的人!
按时间推算,苏秦至少比张仪晚生了三十多年。
所以说,两个人同台对决的场面,只能是“关公战秦琼”一样的梦中呓语。
公元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战国纵横家书》也证实了这一点。
《战国纵横家书》全书共二十七篇,其中有十一篇是苏秦上燕王或赵王书,不见于《战国策》、《史记》等传世的古籍,应该是司马迁所没有见过的,另有两篇其部分内容见于《战国策》。
这十三篇文字确凿无疑地表明,苏秦是比张仪、公孙衍、陈轸等晚一代的纵横家,曾与孟尝君、李兑、周最等人一起活跃六国间。他一生的成就和功名与燕昭王、齐愍王的兴亡衰败捆绑在一起,密不可分。
这里顺带提一下鬼谷子。
这个鬼谷子,是传说中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神秘、也是最牛的老师。
传说,他不仅教出了苏秦、张仪,也教出了庞涓、孙膑,甚至连商鞅、李斯、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徐福、毛遂、范蠡、甘茂、乐毅、魏昂、茅蒙、要离、范雎、猗顿、田穰苴、蔡泽、邹忌、郦食其、司马错、蒯通、黄石、公孙衍、魏僚、曹刿、荀跞、魏章、西门豹、魏成、王龁、文种、田骈、白圭、计然、吕耕、任座、李冰、赵奢、田单、李悝、匡章、陈轸、许行、石申、甘德、剧辛、邹衍、郭纵等多位风云一时的人物全都是他的弟子。
这种传说,一望而知是无聊的虚构。
话再说回来,苏秦为什么要搞坏齐国呢?
这得从燕、齐两国的恩怨说起。
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诸侯,封宗室召公于燕地(今北京、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即燕召公奭为了燕国的开国君主,也由此可见,燕国和鲁国一样,是周王室的宗亲之国。
由于燕国远居华北,与中原各地来往比较少,文化较齐国、晋国等中原大国落后。
春秋初年,山戎入侵燕国,燕国差点灭亡。所幸春秋第一任霸主齐桓公义薄云天,高举“尊王攘夷”大旗,其本人以盟主的身份率军北上,大败山戎,终于救护下了燕国。
齐桓公班师之日,燕庄公心存感激,一路相送,进入齐国境内还不肯回去。
齐桓公认为自己不是天子,燕庄公相送出了燕地就违反了礼制,为了显示自己绝不会对燕国无礼,毅然下令分开沟界,将燕庄公所经过的地方全部割送燕国。
可以说,那时的燕齐两国,情谊深似父子兄弟。
但是,到了战国中期,姜齐为田齐所代,齐国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齐国了。
田氏立国,不断坐强坐大。
齐威王任内用邹忌为相,外用田忌、孙膑为将,经济军事两手同时抓,大败魏军于桂陵、马陵,取代了魏国的霸主之位。
齐国当然不会只满足于现状,继续向北扩张,攻侵燕国。
幸好,燕国有三晋的支援,勉力维持着国势。
但到了公元前年,燕易王卒,儿子哙继位。这个燕王哙是个理想主义者,觉得燕相子之精有治国之才,就想效法神话里尧舜让位的故事,实行禅让,把君位让贤给子之。
这么搞,就引起了太子平及其他许多旧贵族的极大不服,国家发生了内乱。
齐国趁火打劫,于公元前年占领了燕都,灭亡了燕国。
齐国的动作过大,破坏了当时国际间的均衡发展,赵、韩、秦、楚等国纷纷出手伐齐,帮燕国人复国。
在韩国为人质的燕公子职,更得到了一代枭雄赵武灵王的保护,回燕国复国,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发誓燕齐两国不共戴天,以越王勾践为榜样,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并积极网罗人才。
魏人乐毅、齐人邹衍、赵人剧辛,包括现在要说的主角苏秦,都是这个时候投入燕国的。
苏秦曾在公元前年到秦国向秦昭王求职(张仪已死于三年前,即公元前年),秦国掌权的是秦惠王的第二任王后芈八子、及芈八子的异父长弟魏冉,是芈八子的异父长弟,秦昭王并无话事权。
所以,苏秦碰了一个冷钉子,转而投入燕国。
燕昭王渴求贤士,苏秦苦觅明君,两人相见,犹如久旱逢雨,尽得鱼水之欢。
苏秦在秦国碰壁,恨透了秦国,站在燕国的立场上大谈合纵抗秦的好处;但燕昭王最想干的事就是干掉齐国、报仇雪恨,他提出:“燕国本来就贫穷弱小,最近又新遭受到齐国的打击,先生如果能用合纵相亲的办法使燕国安全无事,我愿倾出国库所有支持合纵抗秦。”
苏秦弄清楚燕昭王的心思后,先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赵惠文王、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和楚威王合纵,然后打入齐国内部,充当国际间谍,挑拨齐国灭宋,以引发韩、魏、赵、楚、秦等国的不满,让齐国引火烧身,最终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
苏秦的计划非常成功。
齐国的攻宋行为充分激怒了诸国,尤其是秦国。
秦国人高呼“有齐无秦,有秦无齐,必伐之,必亡之”,发兵猛击齐国的河东(漳河以东,河南省北部地区),连战连捷,一口气夺下九座城池。
韩、赵、魏三国还与秦国结成了同盟,一同伐齐。
齐国的挽歌就此奏响。
当盟军兵临齐都临淄,齐愍王意识到一切都是苏秦搞的鬼,一怒之下,下令将苏秦五马分尸。
不过,苏秦死后没多久,齐愍王也在逃亡的路上被楚国的将军淖齿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