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什么?从本质上说,文明是人类的生活轨迹。按现在的惯例,无记录的叫史前文明,有记录的才叫文明。可见历史在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那么历史是什么?通俗地讲,历史是记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从而反映出当时社会时代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特征。那么通过记录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目的又是什么?目的当然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我以为是记录总结知识和经验。所以中国有有关历史的很多古话叫读史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等。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通过记录历史上的这些事件和人物,让后人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的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增加认同和自信。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记录,也可以激发后来者的荣誉感,从而效仿和创造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新历史,让自己成为留名青史的人。这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仁人志士、名人先贤奋斗不息的一个动力,尤其是在遭遇不公对待时最好的安慰。
史记就是第一部追溯中华民族渊源、继往开来的集大成的历史文献。是它第一次梳理总结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同宗同源的民族,这为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族的形成,打下了思想基础。如果说汉朝的建立,尤其是汉武帝时期的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塑造完成打下了物质基础的话,那么司马迁的功劳就是为我们民族的形成最后的加冕。
今天我们读它,意义何在呢?首先当然是有益于了解我们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同时也是有利于了解自己。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是无缘无故兴盛或衰败的,她总是跟历史上的很多人物和事件相关。历史记录的就是这些人的功过,这些事的始终。能够进入史记的人,大都是在历史上做出贡献的人。翻开史记,第一篇便是五帝本纪。这些文字,我不止一次地读到过,但也许那些时候年轻不谙世事,我觉得有些枯燥,可如今人到中年再读,才突然感觉到青史留名是一种多么了不起、多么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对这个民族作出过正面贡献的人,他们无愧于民族的脊梁之称,令人肃然起敬和向往!少数的人,虽然是大奸大恶,因为其当时的历史地位及其产生的反面教训,就不得不记录下来,所以这种人或事就是我们常说的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人或事,只会使其遗臭万年。
史记通过对历史文献、文化典籍、民间传说的梳理、总结、评论,完成了一个全新体系的架构。比如它的这套从帝王本纪、事件人物年表、文献书,到诸侯世家、人物列传的编排,第一次总结了中国史书的编写方法和技术,完成了历史界的经天纬地,致其后来史家无出其右。
尤其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司马迁把民间传说纳入他的史记中。这当然有他的时代局限性,即局限于古代那种世界观,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神论思想。但正如司马迁自己所说,他之所以要采用这些神奇的传说,一是为了尊重民间立场,二也是为了弥补材料的不足,起到聊胜于无的作用。由此可见,他的这个观点还是比较科学的。那么作为现代读者,应该怎么来看待呢?我觉得可以把它当作文采或文学性来看,可归入艺术真实性一类。也许正因为这些或多或少的文采,鲁迅才会称赞它是无韵之离骚吧!
作为一部历史书,用现代的史学观点来说,它除了记录事实,还需要作出评论的,起到总结经验教训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史记作出了符合历史的努力。尽管司马迁并没有做出超时代的评价,而是以他那个时代最主流的价值观来说明社稷兴盛、人事成败的原因。道德作为中国价值观中最核心最重要的评价尺度,掌控了中国历史几千年,而司马迁的史记可能是其中的一个起点。也就是说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的道德观,进入了历史的中心舆论,成为评价一个朝代兴衰,一个个人成败的核心标准。国君有德,国家才能兴盛,个人有德,事业才能旺兴,反之,无德便是哀败的原因。甚至,上天的庇佑与否,也取决于有德无德。
为什么中国古人这么看重道德呢?难道他们不知道法制这个现代社会的核心要素,才是一个国家民族兴盛与否的关键吗?这就需要明白,古人所认为的道德是不是现代人所认知的道德?古代先贤所认为的道德是不是包括一定的法治在内,比如包括法家的思想,是不是他们认为光靠利益调解、行为奖惩,还不足以管理好社会?他们之所以把道德推到治理的极致,是因为这是成本最低、经济条件要求不高的一种管理模式,而有时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而这一点,在很多过往的历史时期被证实过的,所以一代又一代的先贤才固执地倡导践行?
但站在一个现代人的立场看,道德的高低和完善,其实也是需要物质基础和条件的。没有现代社会发达的物质条件,高尚的道德也是无法实现和实行的。当道德不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变成了一种技术,即我提出的道德即智慧时,道德也许才真正找到了它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