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体裁以帝王为纲,便于记载人物的活动和各类典章制度的源流。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详于此则略于彼,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史记》在每篇末均附有“太史公曰”,以示作者对事件或人物的评价后来修史者承继了这种形式。从此,它便成为纪传体史书特有的一种形式。
当然,《史记》也有缺点和错误。在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有不少疏漏之处。如齐、魏二国的世系、年代有显著错误,诸如此类的情况不少,可以参照其他书予以校正。在当时用竹简书写的简陋条件下,涉及广博的史料,纵贯上下数千年的历史,以个人力量编写,当然难免出现谬误。
《史记》是一部纵贯中国整个上古时代的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首先,《史记》在我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之功。它创立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对后代影响深远。《史记》被列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之首,二十四史一律沿用了《史记》的体例。
其次,史料丰富真实。司马迁作《史记》时,参阅了当时所能见到的资料。他引用了《尚书》、《国语》、《春秋古文》、《左传》、《楚汉春秋》、《战国策》及诸子百家之书,参看皇家秘籍,收集传说故事,从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第三,司马迁撰《史记》的态度有独到之处,他撰史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直笔书史是司马迁撰史的原则。在《史记》中,他对汉武帝敢于言其过,说他“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对其他人物力图“善恶并书”。《史记》不愧于“实录”、“良史”之称。
第四,《史记》还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融文史于一炉,述史文笔异常生动,是文史结合的典范。全书有许多被后世奉为楷模的名篇。如《项羽本纪》中,描述了那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风云人物由崛起到覆灭的全过程。有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刀光剑影的鸿门宴,以及四面楚歌、垓下别姬、乌江自刎。这中间蕴藏着多少感情的波澜!而《廉颇蔺相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刺客列传》、《淮阴侯列传》等等,都酣畅的笔墨,刻画了各个层次的人物形象,历千载,依然栩栩广如生,呼之欲出。这些人物,成了数千年来我国诗歌、小说戏曲的素材,广为流传,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该看到,司马迁笔下,那些具有悲剧性色彩的人物,多被打上了强烈的光圈,这和他自己的经历或许不无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