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 https://m.sohu.com/n/461055589经过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精彩描述,鸿门宴已经成为大部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其中还诞生了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就在范增一方想要通过项庄杀掉刘邦时,张良果断让樊哙闯了进来。在痛饮整整一大碗酒后,项羽非但没有恼怒樊哙贸然闯入的犯上之罪,反而赐给了他一大块生彘肩(猪肩膀附近的肉),樊哙毫不客气,把肉放在盾牌上,用佩剑切块就吃了。最初读到这段故事时,我一直以为项羽是在难为樊哙,后来才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项羽之所以赏肉赏酒,其实是真心的在奖赏。那么樊哙究竟帮了项羽什么忙呢?下面船夫就带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还原一个真实的鸿门宴:项羽的目的不简单每一段历史故事的背后,都有其不同的客观环境,我们要尽量避免站在既定结果的角度倒退过程,不然很容易搞混。我们很多人之所以觉得项羽应该在鸿门宴上杀刘邦,都是建立在后来刘邦打败项羽的结果反推出来的,但事实上,项羽的确不能在鸿门宴上杀刘邦。鸿门宴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年,当时秦国主力已经被项羽灭掉了,但其他各国的义军的实力尚在且基本保存完好,项羽的军队虽然很能打,但绝对一口吃不下,双方之间在这个时候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平衡和制约。而刘邦在当时来说还未成气候,虽然运气很好,率先进入了咸阳,但在用实力说话的年代,先进了都城又能怎样?项羽手下部队说打你就打你,打到你没脾气为止。刘邦当时的实力相较于六国义军,几乎查了一个档次,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没有根据地!只能依附于六国义军这样拥有地盘的势力(之前依附于项梁)。所以对当时的项羽来说,最大的威胁是除了楚国以外的各国义军,刘邦至多只能算是潜在威胁。威胁分成主次轻重,没有一个正常人会放着当下的主要威胁不管,而先去解决次要的潜在威胁,而项羽明显是一个很优秀的正常人。从这个角度看鸿门宴,我们就不难发现,从一开始项羽就没打算杀刘邦,甚至项庄所谓的告密,都很有可能是项羽安排的。因为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在楚国项氏复兴的关键时刻,他怎么会背叛整个家族的利益,去向张良告密呢?更为可能的是,项伯去告密这件事本身,就是项羽亲自授意的。项羽之所以这么做,是不想把刘邦逼急了,来个狗急跳墙。杀了刘邦是小事,吓得其余几路义军抱了团一起来打项羽就不好玩了,所以项羽只是想给刘邦一个下马威,间接敲打敲打各路诸侯,并释放一个麻痹对手的信号:“天下还是要分封的,都乖乖的听我的话,不然先灭了你!”鸿门宴上的微妙平衡差点被打破,多亏樊哙闯了进来虽然项羽这么想,却不代表项羽阵营里的其他人也都这么想,范增便是“另有想法”的代表人物。我们很多人一直将范增(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当做项羽的谋士,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在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描述: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救赵。项梁死后,原先仅仅是个傀儡的楚怀王趁机夺了项家的兵权,让自己的心腹宋义为上将军,项羽成了副手,等于变相架空了。既然是存心架空项羽,所以作为末将的范增怎么可能是项羽的人呢?老二和老三一伙,那不等于给刚上任的新老大宋义挖坑么?所以范增应该属于投靠楚怀王一派的或者是中间派,而且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为项羽的心腹,这也是为何后来范增被项羽驱逐的重要原因。回过头来看鸿门宴,作为当时楚军的二把手范增,暗中示意项庄去杀刘邦,完全是在给项羽添乱。如果刘邦杀死在了鸿门宴上,项羽的声望将降到谷底,更为可怕的是,这件事会向各国义军传达这样一个信号:项羽将会一个个消灭各国义军,并想做第二个秦始皇!等待项羽的将是各路义军的同仇敌忾,直接进入十面埋伏的窘境。要知道楚国义军出征后打的都是硬仗,战线长不说,还是连番作战,虽然看上去勇猛无比,却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这时候如果齐国和赵国的义军南下切断项羽的退路,失去补给的楚国义军命运可想而知。项羽之所以在名义上尊敬范增,其实是对楚国义军元老派,也就是当初跟着项梁起兵的那些头头的安抚,这也包括为何封英布为王的重要原因,不论范增还是英布,都算不上项羽的嫡系,项羽的军权本就来的不太光彩,想要让当初和叔父项梁一起打天下的叔叔伯伯们服气,只好表面上客客气气表示尊敬。这就解释了为何范增会做出明显违背项羽意图的暗示,因为只有乱了,才有机会重新分配权力。但项羽明知如此,却又不能直接放过刘邦,因为在枭雄满天下的时候,示弱有时也等于找死,各路观望的义军会在项羽消灭秦军主力的震颤中,迅速清醒过来,进而痛打强弩之末的项羽。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只想吓一吓刘邦的项羽,看着舞动的剑光该是多么的上火,却又啥也不能说,只能装作没事人一样。就在这分外尴尬的节点,樊哙闯了进来。项羽:这个胖子好样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樊哙的闯入,不但直接阻止了鸿门宴上的刀光剑影,更为重要的是给了项羽处置这件事的理由,让本已经失去控制的局面重新回到项羽的掌控中,所以项羽才会对有犯上之罪的樊哙格外开恩,甚至有些喜欢,没办法,毕竟樊哙误打误撞帮项羽解决了尴尬的局面。在先秦时期,吃生肉是很常见的事情,正所谓脍炙人口,其中的“脍”指的便是切得很细的鱼或肉,而生彘肩很可能就是猪的肩胛肉,这部分肉质细腻,还有间隙脂肪,现如今又被称为梅头肉,是猪身上的上佳部位。所以鸿门宴上的樊哙并没有受到了为难,相反是受到了项羽的极大礼遇,项羽对樊哙所说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给这位壮士上最好的肉和最好的酒。项羽这么做一方面转移个所有人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为刘邦的逃走提供了机会。此时项羽的内心想法大致是:刘大哥你还不走啊?吓吓你就够了,真要杀了你,吓得各路义军来对付我,我也不好收场啊!(可我又不能直说)伴随刘邦的逃走,项羽不但威慑住了各路群雄,同时也让大家相信他想分封而不是成为第二个秦始皇,刘邦也只能灰溜溜的让出关中,就这个节点来说,项羽无疑是鸿门宴中最大的赢家。但历史的有趣之处就是笑到最好未必笑到最后,鸿门宴上的最大赢家项羽最终还是陷于齐国叛乱的泥潭,让刘邦捡了便宜。身为螳螂的人无法选择成为黄雀,时势造英雄,诚不我欺。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资治通鉴》司马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