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刺青的冷知识4周文王姬昌的大伯身

有关刺青的冷知识

《周文王姬昌的大伯身上纹了什么》

大商之民身上有刺青,这是文物发掘中能看出来的,但他们文身的缘由,因为缺乏史料记载,现如今却不得而知,但在商末时期,遗留的史料却是相对完善了些。商末时期,文身以明志。大商的末代,对天下的掌控已然薄弱,各地也都建起了大大小小的部落,其中最强横的,当属周部落了。这也是后来周朝的前身,但这会儿,大家耳熟能详的凤鸣岐山还早,周部落的领导者,还是公亶父,他姬姓,名亶,史称周太王。据史料中对此时周部落的记载可以看出,周部落应是没有文身的习俗的,可是,周太王的长子、次子却都文了身,这种行为更被记载了下来,即使在日后以文身为刑的周朝,也不曾对这种行为留一个贬义的评语。“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出。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同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史记·吴太伯世家》这就是著名的“泰伯奔吴”事件,笼统讲来,就是周文王姬昌的大伯和二伯让位避贤,更以文身明志的故事。在《史记·周本纪》和《尚书·帝命验》中都有记载,周文王姬昌的母亲太任氏在临产时,有一红色小鸟衔丹书飞来,停在太任氏产房的门上,丹书上说她将产下的这个叫“昌”的孩子,将让周部落取代商王朝,成为天下共主。这种事,咱们现代人看来,就是玩的什么小把戏而已,在商末驯兽技术已略显成熟的时代,找个会驯鸟的就能干了,可姬昌的祖父周太王却对此信以为真,也因此,将自己的小儿子,周文王姬昌的父亲改名为季历。“季”是伯仲叔季的排序,这“历”字,可是大有讲究,正是“嫡”的意思。那时候,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父的位置,可周太王在给自己的小儿子改了名,还是在遇见那所谓的红鸟丹书事件之后,这其中的意思,可是明显至极了。不过,这也怨不得周太王这样想,毕竟,自己的其他孩子都有子嗣,可单就这个嫡长子,却并无子嗣传承。在这种情况下,长子泰伯也有了和自己父亲一样的心思,更诳走了二弟仲雍,一起借口入深山采药,直接带着自己部族的人跑了。俩人这一跑,就到了当时凄苦难耐的荆蛮之地,并在有意为之的情况下,没多久便沾染上了当地人的习俗,文了身,断了发。泰伯此人,除了没有子嗣之外,可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了,他到了荆蛮之地后,不仅将中原地区的技术带了过去,更开凿了中华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河——伯渎河,又建立了江南第一个村庄——梅里。这种行径,直受到当地人的大力推崇,他也借此建立了“句吴”。如果事情到这儿结束,泰伯也不会得到孔圣人“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的三让王名号。第一次,背离了周部落的习俗,断发文身以明志,算是抛弃了周族嫡长子的地位。第二次,在父亲去世时,泰伯赶回周部落祭奠时,又被族人推崇着子承父业,可他还是没有接受。第三次,自己的小弟季历被大商害死,自己赶回去祭奠时,侄子姬昌更是真心实意的想让他继承大位,可彼时,句吴已不弱于周部落了,泰伯更是没有接受的理由。从断发文身开始,三让天下而被称“至德”的泰伯,身上刺青是什么图案倒是没有史料记载,可也猜测的到。咱们前文中提到过,在那个时候的我国东南地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可以猜到,泰伯的造型,应是剃了头发,身上纹着龙的汉子形象,在如今看来,这种想象可是英武俊朗,尽显气势的造型,可在当时,这可是实打实的“至德”之人。而以文身明志的想法,从泰伯之后,也就多了起来,时至今日,依旧不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