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纪书局(孔夫子旧书网店铺)此次推出的《恒言录》是以日本内阁文库藏清嘉庆道光间刊本为底本,全书共三卷,收录并解释语词七百五十一个,熟语一百五十三条。所谓语词,是指普通词语,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三,成为全书的主体。语词包括双音词与单音词,其中双音词居多。《恒言录》所收熟语的条目虽然不多,但是其内涵丰富,包括成语、习惯语、谚语、歇后语等类型。
钱大昕为清代著名学者,博通经史,尤其精于传统小学。其著述富赡,多在生前刊行于世惟有《恒言录》未及刊刻,钱氏即已辞世。承阮元训示,其子阮常生将此书校理一遍,并与张监分别补注后付梓。阮氏父子可谓钱氏功臣,此书得以流布,他们出力殊多。《尔稚·释诂》:“恒,常也。”顾名思义,《恒言录》为辑录并解释清代通行俗语的辞典。所谓俗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群众口头经常使用的词语,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生命力强。在经学盛行的封建社会里,俗语被斥为低级的词语,为封建文人所不耻,不能登大雅之堂,历代研究的人也为数不多。而钱氏却独具慧眼,继承东汉服虔《通俗文》的研究传统,在治经史、小学之余,留心于俗语的研究,原典纪此次推出的《恒言录》就是他在这方面研究的结晶。
由于清代学术发展水平限制,作为一部俗语辞典,《恒言录》还有一些弊端,应该披露出来。第一,收词不严格。在钱氏生活的清代中叶,我国语法学还不很发达,对词、词组的概念还认识不清,以致将某些临时词组作为语词收入,并加解释。例如,《卷二·常语类》说话——《燕语》:“厅上不说话,而庑下说话。”又,不好——《史记·滑稽列传》:“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更求好女。”《卷四·法禁类》不知情——《汉书·扬雄传》:“雄不知情,有诏勿问。”《鲍宣传》:“宣不知情。”宋子京谓情上疑有“其”字,盖未读《汉律》也。以上三例中,“说话”、“不好”、“不知情”结合松散,均为临时词组,至今仍未凝固成词,可是钱氏却收入语词各类中,未免失之芜杂。其实,这些词组中的单字均能独立成词,没有必要放在一起解释。这样做,势必造成词条泛滥成灾,浪费大量笔墨。现代某些语文词典在收词解说上也有类似情形,似当引以为戒。
第二,词语分类不合理。《恒言录》按意义为词语分类,但是有些类内容庞杂,包括两种义类相近的词语,使各类不能并列。例如,居处器用类、饮食衣服类所收词语均包含两个义类,与其他各类在内容上不平衡。更为严重的是,钱氏并未将以义相从的分类收词标准贯彻始终,有些类的划分着眼于词语的构成与性质,造成全书内容上的混乱。例如,《卷三》的“单字类”收单音词,“迭字类”收连绵词,“俗语有出类”收成语与谚语,其分类收词均立足于词语的构成与性质,显然与其他各类分类收词标准不一,违背逻辑学的分类原理,使不同类的词语互相交叉,也不便于对词语的检索。
综观原典纪书局推出的《恒言录》,尽管还有严重缺陷,但是在我国俗语研究史上却是不可多得之作。此书收词多而不杂,名符其实;释义方式灵活,各尽其用;分类以义相从,条分缕析。由此可见,《恒言录》已初具俗语辞典的规模,在编写质量上达到清代俗语研究的最高水平,开创出我国俗语研究的新局面,堪称不朽之作。
上文所介绍的中文古籍善本图文信息,由原典纪书局友情提供。
了解更多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信息,或咨询古籍善本、中国古画仿真复制定制、图书代理出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