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皇后是谁史书中为什么没记录扶苏

要说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皇帝,非秦始皇莫属。他创造的那些巨大成就使得后世享用了两千余年,有些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与他有关的话题更是争议不断,他留给后世众多的不解之谜,让人浮想联翩,比如秦始皇的皇后是谁?

史书中关于秦始皇的记载倒是非常详细,但是有关他皇后的记载却连只言片语都没有。不仅如此,就连几个稍微有名气的嫔妃记载都没有,关于秦始皇的后宫记载,历代史书几乎一片空白。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也就是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每灭一国,就会拆毁该国的宫室,并将该国后宫女子迁至咸阳,同时在咸阳塬上、渭水之旁仿照该国宫殿风格重建宫室,然后将该国美女充纳其中。

按理说,秦始皇的后宫之中汇聚六国美女,而且数量非常庞大,若说其中没有他特别心仪之人,那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关于秦始皇后宫谜团,虽然史学界都极为感兴趣,但奈何史料的缺失,即便想进一步探索研究,也无从下手。直到考古人员对秦始皇陵区余座陪葬墓的发掘,才有了初步的相关线索。

这些陪葬墓经考古专家确认后,被认为是秦始皇后宫嫔妃的殉葬墓。这也揭示了当时的秦始皇的确拥有一个庞大的后宫,但如此多的嫔妃,为什么就没有几个留名史册呢?这其中是否存有某些历史隐秘呢?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便让当时的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以及廷尉李斯等大臣商议帝王称号,最终确定以“皇帝”作为帝王的尊号,同时还制定了一套划分为八个等级的后妃制度。

《汉书·外戚传》中记载:“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適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汉承秦制,这其中规定了皇帝之正妻称为“皇后”,其余的妾室皆称为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等称号的等级区分。由此可见,皇后的称号是对应皇帝称号而产生的。秦始皇既然都确定了“皇后”这一称号,为什么史书中却没有提到秦始皇的皇后是谁呢?

纵观秦国的礼制史,在秦惠文王之际,一改早期秦国国君夫妇不同茔(园)合葬的传统,而采用了关东诸国国君夫妇同茔合葬的模式。比如《史记》中记载:“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谥为帝太后,与庄襄王会葬茝阳。”即便没有合葬,但身份地位特殊的,一般也会单独起陵。比如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秦始皇的亲祖母夏太后,虽然没有和秦王合葬,但都拥有规模宏大的单独陵寝。

但是在秦始皇的陵园之中,只有始皇帝的陵寝,并没有独立的皇后墓。而且秦始皇在去世时,他的豪华陵寝还没有建成。在之后的下葬中,也没有提到合葬,所以秦始皇的主墓中也仅葬有秦始皇一人。这只有一种可能,秦始皇从来没有册立过皇后。如果秦始皇册立过皇后,或者废黜过皇后,这么重大的事件史书中不可能没有记载。

秦始皇既然都确定了“皇后”的称号,为什么又不册立皇后呢?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较为主流的观点认为,可能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有关。

秦始皇嬴政的父亲嬴异人早年在赵国做人质,嬴政就是出生在赵国。在敌对国做人质的处境肯定好不到哪里去。秦昭襄王出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时,赵王便想杀死秦国人质嬴异人一家泄愤,后来吕不韦花重金买通守城官吏,帮助嬴异人逃出赵国,但却丢下了嬴政和其母赵姬。

此后,嬴政和母亲赵姬又在赵国的都城邯郸生活了将近十年,直到秦昭襄王去世,父亲嬴异人被秦孝文王立为太子后,赵国才将他们母子二人送回秦国。在这将近十年的人质生涯中,嬴政究竟经历了什么,史书中并无记载。但是成为秦王的嬴政在攻灭赵国后,曾亲自赶往赵国邯郸,将与母家有仇怨的人全部坑杀。由此可见,幼年的经历给秦始皇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嬴政回到秦国没几年,父亲秦庄襄王盛年离世,母亲赵姬不仅和他的仲父吕不韦不清不楚,还养面首嫪毐,并生下了两个私生子,最后居然伙同嫪毐一同发动政变,意图谋反。这些都是嬴政所不能容忍的,遭受亲生母亲背叛,受到的打击自然不小,致使嬴政形成了多疑猜忌的性格。

他不知道自己身边的女人是否也会背叛他,所以很难对她们付出真心。加上国家刚刚完成初步统一,百废待兴,每天有处理不完的政务,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女人身上,也就更无从谈及册立皇后的事情了。

除此之外,秦始皇不册立皇后很可能还有政治上的考虑。自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芈八子)开始,秦国逐渐形成了太后干政的传统。秦昭襄王继位之初,因年纪尚轻,他的生母芈八子便以太后的身份临朝主政。

虽然在宣太后主政期间,秦国的国力得到了大力发展,而且还消灭了西边最大的威胁义渠,使得秦国没有了后顾之后,一心东进。但也是在宣太后的主政之下,导致了四贵干政,出现了私家财富重于秦国王室的局面。宣太后主政秦国达四十一年之久,虽然秦昭襄王并非傀儡,也拥有很大的实权,但宣太后的干政也使得秦王的权力受到了掣肘。

秦始皇的父亲嬴异人是在华阳夫人的帮助下,被秦孝文王立为继承人,之后以华阳夫人为首的楚系外戚势力也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秦国的国政。当然,秦始皇嬴政的祖母夏太后也不是省油的灯。在嬴政继位之初,秦国的实际掌控者就是这位夏太后。直到夏太后去世之后,嬴政才算没了掣肘,才算真正掌握了秦国政权,这段经历对秦始皇来说影响还是很深的。

秦始皇的母亲赵姬虽然没有直接干预国政,但正是在她的支持下,嫪毐才从一介平民成为长信侯,其所组建的政治势力甚至可以与相邦吕不韦相抗衡。后来,赵姬又伙同嫪毐发动叛乱,给秦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王后、太后的权力过大,就必然会削弱国君的权力。秦始皇深知,一旦自己去世,皇后必然会晋升为太后,如果新任的君主不够强势,那么刚刚建立的大秦王朝就极有可能再次出现“太后干政”的情形。所以秦始皇不册立皇后,也是为将来的继承人考虑。没有皇后这个正统的名分,后宫嫔妃想要压制新任皇帝,基本上不太可能。

秦始皇虽然没有册立皇后,但是在他做秦王时应该是有王后的。按照秦国的礼制,先行冠礼以示成人,然后再大婚,这是一般操作。如秦惠文王嬴驷20岁即位,22岁行冠礼成人亲政,23岁大婚,迎娶魏女为王后。

秦始皇也是按照这个操作来的,秦王政九年(公元前年),22岁的嬴政举行了行冠礼,原本次年就是他的大婚年龄,但这两年发生了很多事。先是平定嫪毐之乱,嫪毐被杀后,赵太后被迁往雍城幽禁;二是罢免吕不韦丞相之职,并将其迁往蜀地,之后吕不韦自杀;三是在“亢直之士”茅焦的劝告之下,又将赵太后迎回了咸阳;四是下逐客令,李斯崭露头角。

在秦王嬴政的婚事上,虽然赵太后是嬴政的生母,但是因为嫪毐这件事,她的意见应该没多少分量。此时嬴政的亲祖母夏太后已经故去三年。而真正能够影响秦王嬴政婚事的,只有仍然建在的华阳太后了。而华阳太后姓芈,出身于楚国贵族。

秦国和楚国有联姻的传统,宣太后芈八子是楚国人,秦昭襄王的叶阳后也是楚国人,而秦始皇的亲祖母夏太后和嫡祖母华阳太后都来自楚国。楚国人不仅占据秦国太后之位很久,而且在秦国的朝堂之上也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楚系外戚势力。

嫪毐作乱时,秦王嬴政曾派昌平君和昌文君两兄弟去平叛,足见嬴政和这二人关系的亲密,对二人的信任。这两兄弟就是楚国公子,楚考烈王之子,他们的母亲是秦昭襄王之女。其中昌平君在吕不韦死后不久,被嬴政亲自任命为秦国相邦。

昌平君兄弟的身份十分特殊,他们虽然是秦昭襄王的外孙,但的确又是楚国的公子,如果仅凭这么一层关系就被秦王嬴政委以重任,似乎有点牵强。除非昌平君兄弟和嬴政的王后存在某种关联,或许是亲兄妹,又或许是亲叔侄女的关系。如此以来,秦王嬴政对昌平君兄弟的信任和重用才符合常理。

身居相国之位的昌平君,无疑是楚国外戚在秦国朝堂的代表,在他和华阳太后的联手之下,后宫和前朝大臣的一致选择,秦王嬴政的王后只能是来自楚国王族的女子。

在《史记·陈涉世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之名),从民欲也。”也就是说陈胜吴广在起义时打着秦公子扶苏和楚国大将项燕的名号,而这两个人之间看似没有半点关系。从公子扶苏长子的身份和地位来看,他的生母极有可能就是秦王嬴政的这位来自楚国的原配王后,所以扶苏具有楚国血统。这样一来,陈胜吴广将他和楚国的项燕放在一起宣传,才显得合情合理。

然而,关于这位王后的信息资料,在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这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人刻意删除了关于她的所有信息。有能力删除一国之王后资料的人,只能是这个国家的国君。所以在秦国,只有秦王嬴政以及后来的胡亥才有能力做这事。

秦灭楚之时,作为秦国朝堂重臣的昌平君最终选择叛逃秦国,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楚国公子,后被项燕立为末代楚王。最终在秦将王翦和蒙武率秦军的强大攻势下,昌平君兵败身亡。

昌平君的叛秦,不仅让秦军蒙受巨大损失,同时也让秦王嬴政觉得楚国外戚不可以信任,决心对朝堂进行清洗。此时大秦王后,这位来自楚国王族的女子,就显得十分尴尬,即便不杀,废后也是在所难免。之后,秦王嬴政将她的所有信息从史籍档案中抹去。嬴政称帝之后,不册封皇后,也可能和这件事有很大关系。

胡亥是秦始皇的幼子,关于他的生母信息,史书中也是一片空白。胡亥的生母应该去世的比较早,不然后来胡亥也不至于只依靠赵高,而没有外戚的帮助。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朕少失先人,无所识知,不习治民,而君又老,恐与天下绝矣。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这段话是胡亥对李斯等老臣请求清除赵高的上书的回复,这其中胡亥提到的“少失先人”可能指的就是他的母亲过早的离世。

胡亥的生母应该是赵国人,虽然在秦始皇的婚姻上起主导作用的是华阳太后,但秦王嬴政的生母赵太后的意见也不能完全忽视。所以秦王嬴政的王后来自华阳太后的母国楚国,其他的嫔妃应该有来自赵太后的母国赵国。胡亥从小跟着母亲熟悉赵国的语言文化,随着母亲的过早离世,秦始皇又忙于政务,疏于对胡亥的管教,于是给他选了一个赵国出身的赵高做老师。如此认为胡亥的生母就是赵国人虽说有点牵强,但也为扑朔迷离的历史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

胡亥是矫诏篡位登上皇位的,他本人又是幼子,按照古代宗法制度来看,他的任何一位兄长都比他更有资格成为皇位的继承人。因此,胡亥在登基之后,首先就对他的那些兄弟姐妹进行清除。不但将他们全部杀死,而且从史书档案中,将他们的信息全部删除,这可能也包括了他们生母的所有资料。以胡亥当时的处境以及他的做事风格,他有非常充分的理由和动机来做这些事。所以,有关秦始皇后宫信息史料的缺失,胡亥应该是第一嫌疑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