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说秦始皇陵里有人鱼膏点燃的长明灯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191014/7534559.html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陵中有人鱼膏做成的长明灯,这里的人鱼膏究竟是什么?顾名思义,人鱼膏是用人鱼脂肪制成的膏油、膏液。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秦朝人见过传说中的美人鱼?并且杀掉美人鱼制成秦始皇陵中的人鱼膏,用来点燃陵中的长明灯呢?

还是从头说起吧。

1、《山海经》记载人鱼曾十分常见

在《山海经》的《西山经》、《北山经》、《中山经》里均有“多人鱼”的记载,明确描述,人鱼长四条腿,声如婴儿啼哭,吃其肉可治愈疯癫病……关于人鱼的故事,今人多熟知安徒生的作品《美人鱼的故事》,人鱼公主和王子的凄美爱情让人潸然泪下。

《美人鱼的故事》

中国作家也写过美人鱼的故事,较出名的当属《镜花缘》:忽听许多婴儿啼哭。顺声望去,有个渔人网起许多怪鱼……那鱼鸣如儿啼,腹下四只长足,上身宛似妇人,下身仍是鱼形……

她们最终被主人公放生,“这些人鱼撺在水中,登时又都浮起,朝着岸上,将头点了几点,倒像叩谢一般,于是攸然而逝。”《镜花缘》作为一部“杂家小说”,所述内容通常被认为子虚乌有,但其中究竟蕴含了多少历史的真实?想必谁也说不清楚。

2、人鱼到底是什么?

与神秘美人鱼传说相对应的是,古人曾试图一次次探讨美人鱼的真相。在《搜神记》、《太平御览》等书中,美人鱼的形象大体如下:人身鱼尾的她们被称为“鲛人”,善纺织,能制入水不湿的龙绡,她们滴泪成珠。秦始皇陵中用人鱼膏的原因,是人鱼之油点燃后可“万年不灭”。

人鱼到底是什么?

而《洽闻记》对美人鱼的描述与西方传说极其相似: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

《洽闻记》的描述基本符合民间传说,但并非共识。《广志》一书是这样记述的:“鲵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鲮鳢,可以治牛,出伊水也。司马迁谓之人鱼,故其著《史记》曰:始皇帝之葬也,以人鱼膏为烛。广曰:人鱼似鲇而四足,即鲵鱼也。”

《广志》作为古代优秀的博物志书,内容涉及物产、动物、药材、宝玉、地理、气候和异族异俗等,后人评价其“文字平实可靠,全无怪诞虚妄之笔”,也就是说《广志》认为美人鱼是鲵鱼的说法或许更接近事实,没有夸大,也不是道听途说。

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

3、鲵鱼到底是什么?

《广志》所说的鲵鱼声音如婴儿啼哭,长有四条腿,形如“鲮鳢”。这里的“鲮鳢”是啥?《本草纲目》记载:“其形肖鳢,穴陵而居,故曰鲮鳢,而俗称为穿山甲”。

这样的描述,是不是让你对这种长有四条腿的人鱼有了大体认识。再来看《太平环宇记》的记载:“义岭之西南,有盘龙山,山有乳洞,斜贯一溪,号为灵水溪。溪内有鱼,皆修尾四足,丹其腹,游泳自若,渔人不敢捕之。人称之为鲵。”

尾巴修长,长有四足,腹部红色,渔民不敢捕捞,人称“鲵”。《尔雅》则记载:“鲵似鲇,四足,声如小儿。”《尔雅》同时记载,“鲵似鲇,四脚,前似弥猴后似狗。声如小儿啼。”

所谓人鱼就是娃娃鱼吗

好了!鲵鱼到底是什么可以揭晓了——鲵为两栖动物,体长而扁,生于山溪中。肉鲜美可食用,叫声如同婴儿,俗称“娃娃鱼”。原来竟然是娃娃鱼!?是不是感觉被传说中的美人鱼欺骗了?不过,未必如你所想。

史书同时记载,“大者长七八尺。鲵大者谓之鰕。”鲵长大了叫“鰕”(xiā),其“出海中,长二三丈,须长数尺。”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四足,腹红,声如小儿的鲵长到二三丈后,须可长达数尺(这里的“须”可以理解为“长发”),原本山溪里生活的“她们”,游向了大海。

美人鱼的故事就这样诞生了……

在大海中生活的“她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身体变化?上古时期的“她们”是不是和今天我们看到的娃娃鱼完全不同?东西方几乎不约不同的出现了美人鱼的故事难道仅仅是巧合?有学者论证人类并非源自陆地而是来自深海只是假设?

这些问题可以没有答案,但是美人鱼的故事就这样诞生了……

图据网络,文为指动济南原创,转载请注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