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秦始皇一生好大喜功,并做出了修万里长城、建阿房宫、焚书坑儒等震惊天下的大事,同时,他又一生放荡不羁,他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外面游山玩水一番。
秦始皇巡游返回路过彭城,想从泗水打捞周鼎,派了很多人下去打捞,始终找不着。到了湘山,遇到大风不能上山,秦始皇问博士,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湘君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死后埋在了湘山。秦始皇很生气,派三千人把山上的树全给砍了。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在博浪沙这个地方,遭遇了张良和一个大力士用大锤子扔中秦始皇的副车,然后逃跑了,没有被抓获,秦始皇就下令在全国搜查十天。
秦始皇的死因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因为史书中的记载实在太模糊,被篡改的地方也太多了,但秦始皇之死绝对是不合常理的。《史记》记有很多有关秦始皇死因的记录,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其大概经过是这样的:始皇三十七年(前)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第一站到了湖北的云梦,去过了湖南南部的九疑山。然后顺长江而下,到过江苏、浙江一些地方;转过头来,从镇江附近上船至长江口,沿海北上,到山东琅邪、荣成山等地,一路劳顿。接着,又沿海而行,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附近)就病倒了。
赵高奉命写遗书,给受命监军河套的秦始皇长子扶苏:“与丧命咸阳而葬。”信还未送出,秦始皇就死在沙丘行宫(今河北广宗附近)了。从上述记载中,似乎秦始皇的死因已明,就是劳顿导致的并发。无可置疑。可是细细思考,其中耐人寻味之处,让人觉得不合常理。
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关于秦始皇之死,《史记》记述很多,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处,死因已明,无可置疑。据《史记》记载,秦始皇自幼有疾,所以体质较弱。他为人又刚愎自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工作极度劳累;加以巡游中七月高温,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他在途中病发身亡。郭沫若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推测秦始皇幼时患有软骨症,时常患着支气管炎。所以他长大后胸部和鸷鸟一样,声音似豺狼,后来由于政务繁重.引发脑膜炎和癫痫等病症。
晚年秦始皇帝的健康状况可能早就有问题,从他急于寻找仙药就可以看得出这位自称“皇帝”的凡人究竟对待死亡有着何种焦虑。之前秦始皇帝的身体应该是一直很健康,没什么疾病。也正因为如此他在身体突然垮掉之前可能就根本没有考虑过“我还能活多久”的问题。而身边的人,无论是丞相李斯、丞相冯去疾、中车府令赵高、太子扶苏、公子胡亥还是其他那些不知名的人,更是不敢跟他提到这个问题。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相比之下大部分汉朝君臣就要好得多,彼此之间可以坦率的讨论“千秋万岁”之后的事。
谋杀秦始皇的实施行动共计四次,先后历时近十四年。一次是张良,项羽(所谓的不明大力士。张项关糸十分密切。张早投项,后投刘邦)亲自椎杀,未逞。一次是荆轲谋杀(荆送了三千金给蒙毅。所谓大富贾吕不韦身家也仅上千金),未逞。一次是秦始皇在咸阳兰台宫遇不眀刺客(狗屠嫌疑最大),险些丧命。第四次赵高引进高渐离,高渐离用内置有大量铅液的筑(筑,象琴,中空,颈细,有十三根琴弦,用竹尺演奏,巳失传)在秦始皇几案上击碎,大量铅液消失无影无踪(中医根据铅易沿流淌特性,取其名为水中金。铅一旦流落地面,非专业人士难以收取。铅的挥发速度与温度成正比,这也就是秦始皇死于夏季七月的原因。铅一般蒸发和蓄积在地面上1米左右的空中,呼吸道吸入后极易发生铅中毒(古代北方帝王皆席地而坐)。铅的元素名称pb,元子量.2,大于重金属中的铊和汞)。所以,也许秦始皇是死于中毒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