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你不为别人遮风挡雨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出身于一个仕宦的家庭,他的祖先从很古时代就专门掌管天文历法,到周宣王时代还兼管周朝历史资料的保管和编写。父亲司马谈,是个学识广博的人,在天文、哲理及诸子百家历史掌故方面造诣很深,任汉朝太史令(在政府中专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司马迁从小就跟他父亲学经史,读书非常用功,十岁就念古文,到二十岁时已经博通群书,有较广泛的知识。
司马迁名胜景点公元前一二六年春天,二十岁的司马迁在他父亲的安排下,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游历,接触实际,扩大眼界,增长知识,结交朋友。游历后不久,司马迁就被选任宫廷郎中(即皇帝的侍从一类的小官)。公元前一一六年至前一一二年间,他又跟随汉武帝作了第二次较长的旅行。此后,又“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公元前一一年春,司马迁出使西南刚回京师,又匆匆赶赴泰山,参加汉武帝举行规模巨大的“封禅”(祭天地)大典,接着外行河北、内蒙等地。
司马迁祠墓这时,三十五岁的司马迁,已经游历了我们伟大祖国的中原、西北、西南、东南及东北的广大地区,他的足迹遍及今甘肃、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西、江苏、贵州、云南等十多省。司马迁的游历,不是无目的的漫游,而是作历史的调查研究工作。他每到一处,纵观山川形势,注意人民风俗习惯,考察历史重大事件的故地遗址,揣摸历史风云的因缘,采集流传在人民群众中的著名人物的遗闻轶事,访问地方长老,随时作细心记录,积累了无数的宝贵的历史资料,为他后来写作《史记》作了必要的准备。
司马迁文史圣域高公元前一一年,司马迁在他父亲临终前,就表示要把祖先和他父亲所谈论的先人可歌可泣的事迹记录下来,立下了编写国家历史的庄严誓言。他父亲死后三年,即公元前一八年,司马迁继父亲之职,任太史令,得到更好的机会尽情阅读皇家所藏图书,又进一步作了编写《史记》的充分准备工作。个图品个不公元前一四年,司马迁与当时精通天文、擅长历算的唐都、落下闳等人共同改革历法,订太初历,也就是“夏历”,一直通行到现在。
司马迁千年韩城这年十一月,司马迁正式开始了《史记》一书的撰述。五年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汉将军骑都尉李陵辩解,得罪了汉武帝,被关进监狱,受腐刑(即阉割)。司马迁身体残废了,但汉武帝爱惜他的才学,将他赦放出来,改官为中书令,即掌管百官给皇帝的报告的宫廷机要职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蒙受了奇耻大辱,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之后,下定决心要活下去,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平生大业,发奋继续完成所史籍。经过十二年的艰苦努力,即在公元前九三年,一部中外文明的伟大历史巨著《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正式诞生了,这是我国最早的通史。
司马迁书法博物馆这部著作内容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多字。“本纪”是记帝王和大事“表”是记年代史等“书”是记典章制度;“世家”是记诸侯的家族史“列传”是记叙人物。全书是中华民族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来的历史发展的一部总结性记录,对这一长时期的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斗争发展,作了概括而又详实的叙述。它开创了传记体史书的形式,为后世史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学术地位极高。
司马迁雕像东汉史学家班固曾评为“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史记》是史学家的最高准则,在过去的历史时期,没有任何一部历史著作超过鲁迅先生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些评价都是符合实际的。《史记》是司马迁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一大贡献享。司马迁不但是个著名的史学家,而且是个杰出的文学家。《史记》体例新颖,观点鲜明,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语言精练铿,生动活泼,是一部极为优秀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有着深远的、广泛的影响。
参考资料: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