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为什么被禁其记录的商纣王时期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最好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竹书纪年》在古代是一本禁书,而“土雨”这一记载,虽然不能确定是否真有其事,但在科学上是说得通的。而且不止《竹书纪年》里有记载,《墨子》一书也说过。不过在具体回答“土雨”这个现象之前,我要先上个图。

为什么上这张图,是因为我们今天要说一下这本书《竹书纪年》,而这本书里好多内容和《史记》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想先阐明一下我的观点,关于《竹书纪年》和《史记》的孰是孰非,大家可以自己评判,但也不必较真,毕竟立场不同,所以历史也无绝对。

接着回答问题,说说这场“土雨”。这场土雨,其实记录在《竹书纪年》中关于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的文章中,“五年夏···雨土于亳。”意思是“帝辛继位的第五年夏天,在亳(今河南境内)这个地方,天空下起了土形成的雨”。

土形成的雨,在古代看来是无法解释的怪异现象,其实用我们现代科学很好解释,应该就是沙尘暴。有了沙尘暴,说明当时的环境已经因干旱而相当恶化!而古人见到遮天蔽日又不常见的奇怪现象,自然要大书特书~

如果大家仔细总结历史就会发现,每次朝代更迭,都会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而古人就把这说成帝王“德不配位”,于是上天惩罚他,不让他当王了。

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因为用我们现在的科学逻辑都解释的通。古代社会科学技术落后,基本是靠天吃饭,所以都会祈祷风调雨顺。而一旦有了自然灾害,整个社会经济民生就会陷入崩溃。当所有人吃饭都成问题而高层依然花天酒地时,就会“食不果腹而乱民起”,于是朝代更迭就很正常了。

所以,像《竹书纪年》中记载的这种自然现象,其实是可信的。但是把自然现象归咎于帝王不作为,其实是一种非常迷信而不可信的解释。

说完土雨,下面我们可以说说《竹书纪年》这本书了,为什么这本书争议这么大呢?最主要是它和《史记》不符,甚至有些历史颠覆了大众认知,因此在古代还曾经被禁过。

但是其实《竹书纪年》成书在《史记》以前,要说那本书颠覆历史,应该是《史记》才对。而且,这本书的发现也很有传奇色彩!

在三国之后的晋国,有盗墓者叫不准(古音foubiao),他挖掘出一处古墓,从里面发现了大量竹简,有数十车之多。后来朝廷考证是战国时期魏王墓。这些竹简就是后来被整理出来的《竹书纪年》的原型,也就是说《竹书纪年》是晋朝给起的名字,以前就是一些编年体的历史记录文章。《竹书纪年》是周王室指定专人记录的历史,一开始是王室自己人,后来平王东迁,周王室没落,就让晋国来干,后来三家分晋,这个任务就交给了魏国。这也是这些竹简之所以出现在魏王墓的原因。

那《竹书纪年》颠覆了哪些历史呢?简单说几点有代表性的。

我们都知道尧舜禹是禅让制,可本书却明确记录他们并非禅让,而是争夺的王位。《史记》中记载的每次禅让,其实都是一部明争暗斗的战争史。而这,也是后世它被禁的主要原因之一,儒家打造的最有德行的三皇五帝,竟然被彻底颠覆!

还有我们熟悉的商代名臣伊尹。《史记》上说商王无道,于是伊尹囚禁了商王,代为治理国家三年。等商王醒悟后,伊尹又归还了王权,并竭力辅佐商王励精图治。但是《竹书纪年》却说,其实是伊尹夺取了王权想自立为王,后来商王重整旗鼓夺了回去。

甚至我们熟悉的“武王伐纣”,《竹书纪年》都记载其实并非正义之战,而是两个诸侯国争夺天下的战争。而周文王被商王囚禁,也是因为他战败被抓,并非刻意囚禁。最后周灭商,也不是商无道气数已尽,而是商大军出征东夷,周趁虚而入打下朝歌!

怎么样,是不是完全颠覆了你的认知!

至于它为何被禁,古代官方也给出了解释,大概意思是:这些内容都是胡编滥造的!编这些内容的是战国时代的魏国,而魏国就是士大夫“谋朝篡位”导致三家分晋才有的,他们这么编写,就是为了给自己找台阶下,而编写的这些内容,也符合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勾心斗角的社会风气!

所以,理解为什么我一开始要先上那张图阐明立场了吧,因为这个历史颠覆的完全合情合理,最起码它非常契合人性,毕竟尧舜禹那样的圣贤太理想化了,很可能是儒家为了巩固人心而编造的。而禁书的古代官方也解释的合乎逻辑,因为魏国编造这样一些故事来给“三家分晋”的篡逆行为打掩护,也确实很有可能。

总之,还是见仁见智吧。不要轻易相信一种结论,但也不要放过任何一种可能,这才是历史爱好者的乐趣所在!否则,只是讲述既定历史的过往而不讨论多种可能,也没什么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