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研究中国古代史,首先要读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很多人读过《史记》,但真正通读细读深读的人并不多,不是不愿读,主要是不知怎么去读。其实,读史书本身就是一个费劲的活儿,没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不行,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方法。
围绕人物读。《史记》被称为纪传体通史,围绕人物展开,一百三十篇中除了十表、八书外,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都是写人物的。要读《史记》,首先要了解司马迁这个人物。通过《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可以得知司马迁是在受了宫刑后开始写《史记》,而受宫刑的原因是“李陵之祸”,即替李陵辩护惹的祸。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大将军李敢的儿子,年轻有为、英雄善战,因其与匈奴打仗失败,又被汉朝误解投降匈奴,最后老死在匈奴。李敢得知卫青与父亲李广之死有关系,便打伤了卫青,而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则在甘泉宫狩猎时用暗箭射杀了李敢。这些在《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中都有充分记载。由李陵这一个人物,就可牵出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李广、李敢、卫青、霍去病等众多历史人物。
带着疑问读。《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这封书信对于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思想十分重要。读懂这封信,要弄明白这么几个问题。其一,司马迁和任安的关系,从史料上看两人是好友,但两人是怎样结为好友的,这个问题要在史记《田叔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找到答案。其二,任安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要了解任安,单读《报任安书》是不够的,要读《田叔列传》,这里面对任安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其三,司马迁这封信是写给任安的吗?从史料上看,任安曾写信给司马迁,但司马迁并没有及时回信。司马迁写《报任安书》时,任安已被投入监狱,任安不可能看到这封信,所以可以断定,司马迁写这封信不是真正写给任安的,而是写给自己的、写给历史的,是借任安之名,阐明自己创作《史记》的壮举,抒发自己的人生抱负和理想。
结合其他史书读。司马迁《史记》中的很多史料,取材于《左氏春秋》《论语》《国语》《世本》《战国策》《秦记》《楚汉春秋》等典籍;司马迁之后,又有《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由于历史原因,对同一个事件、同一个人物,记载会有不同,要全面准确地了解这段历史或这个人物,一定要多读几个版本,综合起来分析判断。比如关于项羽这个人物的刻画,在司马迁、班固的笔下各有差异,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项羽列入本纪,以帝王的地位描写项羽,饱含了对项羽的爱慕和尊重;班固在《汉书》中认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将项羽与农民起义首领陈胜一起编入列传,体现了班固的儒家正统思想。
动笔研读。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次读《史记》,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除批注圈点之外,就是坚持写读书笔记,围绕关心的问题、困惑的问题、质疑的问题、批判的问题,详细读、深度读、比较读、研究读,同时写出来。粗粗算来,繁忙的工作之余,写了近百篇札记,每篇都不长,约字左右。每写一篇文章,就要反复读几遍原著,还要找其他资料佐证,这样读肯定是忘不掉的。在写《史记典故歌》时,我把出自《史记》中的个成语典故串在一起,组合成诗歌,这数百个成语就是数百个故事,以此来加深对司马迁原著的理解。
(来源:《学习时报》年6月26日第7版,作者:清风,本文有删减)
监制/李小标责编/刘文韬编辑/孙梦雨制作/孙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