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古代运筹学故事之“田忌赛马”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齐使到大梁,孙膑以刑徒身份秘密拜见,劝说齐使。齐使觉此人是奇人,就偷载回齐国。齐将田忌却非常赏识他,并待如上宾。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可惜却经常输。
但孙膑发现马的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与齐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来赌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下等马对付他们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
三场比赛结束后,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千金赌注。在这场看似不可能成功的成功中,其实巧妙运用了运筹学和博弈论的思想,包含了精妙的管理学思想。
如果拘泥于旧的方式方法,在每次赛马比赛中依然选择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的打法,田忌是永远不可能取得赛马成绩的成功的。
孙膑高屋建瓴的出招,可谓统筹全局而精算局部,在优化的排兵布阵中,实现了不可能中的可能。《汉书·高帝纪下》那句“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用在他身上,也一点儿都不为过。
由此可见,唯有智者,才能在困境中沉着冷静,寻找到别样的可能性。恰如“田忌赛马”中,孙膑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地梳理细节线索,恰如其分选择正确方法,四两拨千斤地规避预期风险,并最终取得胜利那样。
02“运筹学”与“博弈论”发展与深思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条件还是那些条件,对其进行考虑与分配的管理者,因发生了角色的调换与不同,故而能在作出决策时通过深沉的思虑与运筹,酿造出不同的结果。
而这,就是运筹帷幄的独特魅力。
但事实上我们平时所遇到的事情,可能比这个要复杂得多。也正因此,因处理起来的难度而导致结果并不太尽如人意。
我们不难发现,在参与决策的事件中,决策正由有限个人的参与在逐渐变得越来越多人参与。那么这时,我们的运筹谋划中,就逐渐面临着多人决策的博弈了,因而我们不得不需要用到些更加发达的博弈论思想了。
但就其本质而言,博弈论思想其实还是起源于运筹学的优化思想的,其目的也依然是帮助我们在面临一定情境时能够做出更优决策。
但亚当·斯密相信“理性人虽然永远只谋求自己利益最大化,且众人各自理性谋私行为非常可能形成理性的社会选择,使大家都获益,就像有只看不见的手在进行安排一样”的理论,虽称霸江湖多年,但最终还是逐渐遭受到了新的挑战——纳什均衡。
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赵汀阳的新书《观念图志》中,对于纳什均衡的介绍这一块,让我对亚当·斯密的乐观有了新的认知与理解。
理论上来说大家应该是趋于双赢的,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从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现实生活情景里,纳什均衡似乎更能站稳脚跟一点。
正如“”囚徒困境”中所展示出来的那样,根据理性,人们在进行选择时,通常只会选择不比别人更吃亏的策略,即便会有所损失,也不会冒险选择你好我好的策略,以免被人占便宜而自己吃亏。
通过赵汀阳教授的犀利文字与精妙漫画,对于纳什均衡对亚当·斯密理论的挑战,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同。同时,我也十分认同赵教授所言,“世界上还存在着很多更糟糕的事,不但不能双赢,而且可能还会双死。所以,纳什均衡只是没有双赢而已,毕竟也没有双输,因此还不算最坏的模式。”
小结
《观念图志》这本书以六十六则藏在漫画里的哲学思考,将很多枯燥而艰深的理论配以精妙而犀利的插图以及妙趣横生的文字描述,生动活泼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无论是趣味性,还是可读性,都显然比同类书籍要更强,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一些,非常适合哲学方面的小白作为入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