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能够流传下来,此人有一半的功劳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通过早年的大量走访调研、长期研究史料后,经过甄别筛选再塑造并历经十数年的时间完成的著作。司马迁的《史记》,叙事严谨,忠于史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西汉的杨雄评价司马迁“太史迁,曰实录”,备受历代学者赞同,直到现在,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已成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鲁迅更是高度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但是,由于在《史记》创作后期司马迁受到了李陵之祸,所以难免在在一些地方夹杂着其个人的宣泄或者愤怒之态,以及一些批判性的内容,尤其是针砭当事者,封建帝王汉武帝刘彻。

所以《史记》在公元前91年成书后,司马迁就一直在防备着汉武帝。他生怕这部著做会被武帝焚毁,于是就安排了一些保护措施。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要把《史记》“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就是说,把这部书藏在深山里,同时派后人在一些大城市里传播,这样就可以流传后世。

因为隐藏的好,《史记》一开始并不是特别的出名,甚至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民间不知道这部著作。而《史记》得以在朝堂以及民间的传播,就有赖于一个人,他的外孙—杨恽。

提起杨恽,就要涉及到一个家族,华阴杨氏,也就是弘农杨氏。弘农杨氏是一个传奇的家族。

弘农杨氏历来能人辈出,从东汉“四世三公”,到“西晋三杨”,再到北魏杨播兄弟,无不显赫一时。在南北朝末期弘农杨氏的后人,杨坚甚至统一全国,建立了隋朝,还有唐朝的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宋朝的杨家将等等。

弘农杨氏,起于西汉弘农郡的杨敞。杨敞曾担任西汉的丞相、御史大夫、大司农等高级官职,为弘农杨氏第一世祖。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杨敞是太史令司马迁的女婿。而杨恽就是杨敞的次子,也就是司马迁的外孙。

杨恽为人轻财好义,有侠义精神,经常散财给其他人。当官更是廉洁无私,名显朝廷。

初入仕途的杨恽,就敢于冒死在皇帝面前直谏,大胆进行揭发贪腐及不轨人员。霍光子侄的谋反,就是被杨恽发现,上报汉宣帝,从而扼杀在萌芽阶段的。

杨恽因功被封中郎将,爵平通侯。在担任中郎将的时候,废除山郎的惯例,杜绝贿赂和私假,官场风气大变。

《史记》有两部,一部在司马迁的工作地方,一部则在家中。杨恽幼时,他的母亲(司马迁的女儿)把自己珍藏着的《史记》,拿出来给他阅读。

杨恽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一字字、一篇篇,非常用心地把它读完,成年后,更是多次通读,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

汉宣帝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富足,杨恽被封为平通侯后,认为应该把外祖父的书流传下去。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并把该书内容向社会传播,从此天下人都可以读到这部伟大的史著。

但是不久后,杨恽被贬为庶民。杨恽失去爵位以后,在家大治产业,整日饮酒作乐,十分高调。他的朋友安定太守西河人孙会宗,特意写信劝谏他,应当闭门思过,行为低调。

于是,杨恽回了他一封非常有名的信《报孙会宗书》。在信中,杨恽字里行间充斥了对皇帝的怨恨和朝廷的不满,同时为自己狂放不羁的行为辩解。内容与其外祖司马迁《报任安书》风格如出一辙。

古代的人对天象非常懵懂和崇拜。有人对杨恽的行为不满,恰巧赶上日食,于是上书告杨恽“骄傲奢侈,不思悔过,日食的灾祸,就是这人招来的。”奏章下到廷尉,廷尉审讯,找到了他给孙会宗的信。汉宣帝看后大怒,判以大逆不道罪,就把杨恽腰斩了。孙会宗也因此被罢官。

虽然杨恽被腰斩,但《史记》的已逐步流传到了民间。当时的《史记》被朝廷指责为对抗汉代正统思想的异端,离经叛道的“谤书”,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公正评价,而且当时学者也不敢为之作注释。

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缺失。在西汉即使诸侯都没有全版的《史记》,东平王曾向朝廷要求赏赐宫廷中的《史记》也遭到拒绝。因为《史记》中有大量宫廷秘事,西汉严禁泄露宫廷语,因此只有宫廷人员才能接触到该书。

到了班固写《汉书·司马迁传》时,说《史记》中“十篇有录无书”。也就是说东汉时,就已经少了十篇了,是宣帝时削去了呢?还是班固以前被人借失了呢?无从查考。

三国时期的张晏注释汉书说:“迁没之后,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元成之间褚先生补缺,作《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日者传》,言辞鄙陋,非迁本意也。”

也就是说,《史记》缺失十篇,由褚少孙补作完整。后代的学者则多认为,补作者可能不止一个人。唐代的刘知几认为续补《史记》的不只是褚、冯两家,而是有十五家之多。从现在流传下来的《史记》一百三十篇可以明确看出,有数篇显然不是司马迁的风格手笔。

基于司马迁外孙杨恽的努力,和后世学者的支持,司马迁创作的《史记》逐渐广泛地传播流行。东汉朝廷曾下诏删节和续补《史记》。

唐朝时,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文人们对《史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当时著名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等都对《史记》特别推崇。

宋元之后,欧阳修、郑樵、洪迈、王应麟各家,以及明朝的公安派、清朝的桐城派,都十分赞赏《史记》的文笔。《史记》的声望与日俱增,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也源源不断出现。

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杨恽入仕后的不懈努力,才有的后世能够见到宛如发生在眼前般,如此真实可见的历史。

欢迎点赞,收藏,和评论。了解更多历史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