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w1vdwzx.html周本纪《史记·周本纪》先记述了周人祖先的事迹,包括始祖后稷诞生的神话。周后稷,名弃。其母姜原出野见巨人迹,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避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发明了原始农业,得到了人民的拥戴。“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时周人开始发展强大。以上内容见于《诗经·大雅》,其中的《生民》《公刘》等篇是周民族史诗。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诗经》有《豳风》。又数传至古公亶父,“古公亶父与私属去豳,渡漆、沮,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诗颂云“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是也。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少子名季历,季历生昌,即周文王姬昌。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以让季历。太伯、虞仲到南方建立了吴国,是吴国始祖。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诸侯顺之。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周臣以美女名马珍宝贿赂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周日益强大,先后伐犬戎,伐密须,败耆国,伐邘,伐崇侯虎。又作丰邑,周人自岐下而徙都丰。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纣王昏乱暴虐滋甚,杀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彊抱其乐器而饹周。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于是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东伐商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二月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作牧誓。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叛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 周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武庚)殷之余民,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分其畿内为三国,即《诗经》中所说的邶、鄘、卫。又释箕子之囚,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封比干之墓。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又追思先圣王,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封功臣谋士,封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武王病,周公祈祷愿意以自己代武王。武王崩,成王立,周公恐诸侯叛周,乃摄行政当国。当时主幼国疑,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叛周。白居易有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王安石有诗“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
成王卒,康王立;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家称为“成康之治”。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帝王世纪云:“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周人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是西周在位最长的国君,文治武功多可称道,后世有《穆天子传》。数传至周厉王胡,厉王贪财好利,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叛,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朝政由召公、周公二人执掌,号曰“共和”。一说厉王出奔后,诸侯推共伯和代行天子事,故称共和。共和元年(前年),是中国古史有确切纪年之始。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周宣王在位四十六年,其初年任用贤才,征战四方。韩愈诗云“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周宣王晚年,用兵不息而连遭失败,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征之师则全军覆没。又独断专行、滥杀大臣,斫损国家元气,中兴局面昙花一现,为周幽王的亡国埋下了伏笔。石鼓歌之石鼓周宣王崩,子姬宫湦(shēng)立,是为周幽王。周幽王在位,三川竭,岐山崩。伯阳甫曰:“周将亡矣。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周幽王嬖爱襃(通“褒”)姒。襃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襃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襃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叹曰:“周亡矣。”又宣、幽时灾异屡现。宣王之时童女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龙漦帝后”,以出襃姒。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以上即通俗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第一、二回之内容。周幽王又为褒姒烽火戏诸侯,“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平王立,东迁于雒邑,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三字经》所谓“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周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即位。是孔子《春秋》纪年之始。“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洩父早死,立其子林,是为桓王。桓王,平王孙也。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其后,周、郑矛盾日益严重。十三年,周伐郑,郑将祝聃射周桓王中肩。其后,周王室日渐衰微,关于周王室的历史记载多为内乱等,中国历史的主角变成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详见后文《史记》的“列传”部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这是司马光《资治通鉴》纪年之始。周后来又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这两个小国面积很小,人口也不多,是当时大国的附庸。其中的西周国始于周考王元年(公元前年),周王封其弟揭于王畿,是为西周桓公,传五代,即西周威公、惠公、武公、文公,此为西周国。公元前年公子根叛乱,公子根是西周威公的少子,西周惠公的少弟。当时,赵、韩两诸侯国“分周为两”,支持公子根建立了东周国,公子根即东周惠公,后传三代,即东周昭文君、武公、文君,此为东周国。战国中期以后,同时存在周王室和西周、东周两个小诸侯国。至周末代君主周赧王时,徙都于西周。公元前年,秦攻西周国,西周君将其三十六邑全部献给秦,西周亡。同年,周赧王去世,周王的称呼就此结束,也标志着历史上的周朝终结。公元前年,秦国派吕不韦攻灭东周国,东周也入于秦。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共三十三篇,十二国。计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共为一、中山一。书里的东周、西周指的就是上面提到的西周、东周两个小国。前年周祀绝于秦,前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战国结束。周亡于秦统一前35年。诗云:卜世虽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绵延过历缘忠厚,陵替随波为倒颠。六国媚秦甘北面,二周失祀恨东迁。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