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负重,司马迁以生命和汗水,用十数年写

司马迁是史官世家。他的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他们的祖上在周朝时就当过史官。司马谈是一个学识十分渊博的人,他曾掌管汉朝的天文、历法和负责记录历史文献。趁此机会,他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计划写一部全面记述中国历史的史书。但由于工作量巨大,他自己又年老多病,已经不可能全部完成这项工程了,因此,他在临终前郑重地嘱咐儿子一定要完成自己的这个遗愿。

司马迁年轻时便开始博览群书,积累资料,而且还不断地到全国各地去游历,通过访人问古,考察各地的历史名胜与古迹,从民间了解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获得了历史典籍上所没有的大量翔实丰富的史料。他曾三次大规模出游,南至今天的江、淮、湘、浙,以至四川、云南,北至长城内外,东至今河南、山东直达滨海,西至陇西,足迹踏遍了整个长江和黄河流域。

正当司马迁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知识积累,开始写作这部历史巨著的时候,李陵事件发生了。因为李陵战败投降了匈奴,司马迁帮李陵说了好话,惹怒了汉武帝。当时朝廷专管刑法的廷尉杜周,为了迎合和讨好皇帝,竟给无辜的司马迁判了“腐刑”(就是残害人的生殖器官)。

遭受如此的酷刑,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这对于一个正直清高的知识分子来说,他本来已经没有勇气再活下去了。但是,父亲的遗愿还没有完成,自己用一生的精力所搜罗的材料,以及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难道就这样放弃了吗?他又不甘心。

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痛苦煎熬,他终于想通了——周文王忍受巨大痛苦在牢里写下《周易》;孔子一生困厄不得志写下《春秋》;左丘明两只眼睛全瞎了,以巨大毅力写下《国语》;屈原遭人排挤诬陷被流放,写下了长篇名诗《离骚》;孙膑被剜掉了两腿膝盖骨,忍受痛苦写下了《孙膑兵法》;历史上这些伟人能做到的,为什么自己不能呢?于是他下决心效仿古人,去完成自己的宏愿。

司马迁出狱后,汉武帝让他当了中书令。他以巨大的毅力忍受着从朝廷上下投来的鄙视与嘲讽的目光,又经过了十数年坚韧不拔的艰苦努力,终于以自己的生命与血汗,完成了这部空前伟大的历史巨著。这部著作,当时称作《太史公书》,后人便称它为《史记》。

《史记》记述了从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开始直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全书有五十多万字,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历史的记述,既翔实、细致、严格忠于历史,又爱憎分明,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它不但在史学上,而且在文学上都具有重大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