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扫把星,

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342232630205756&wfr=spider&for=pc
《史记》里面就记录了这个彗星,但为什么这个彗星最后命名是哈雷呢?以下视频来源于格致论道讲坛

尧中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格致校园第33期

年5月12日北京

尧中华:太空精灵彗星18:24来自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尧中华:太空精灵彗星进度条18::00/18:24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尧中华。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一种非常有趣、非常震撼的太空奇观,我给它取个名字叫“太空精灵”,它就是彗星。

太阳风中的舞者

那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彗星长什么样,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CometLeonard(C/A1)

Imagecredit:GeraldRhemann,RoyalMuseumsGreenwich

这张图获得了年度的天文摄影年度最佳奖。图的主人翁就是一颗彗星,名字叫莱昂纳德彗星。听这个名字,我们大概就可以猜出来它是由一位叫莱昂纳德的人发现的。

彗星有很多,现在发现的有几千颗,每一颗都有一个编码。那莱昂纳德彗星的编码C/A1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编码里面有很重要的信息。“”代表它是年被发现的一颗新彗星,“C”指的是它的轨道周期特别长,它绕一圈回来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或者是永远都不回来。可以确定我们有生之年不会再看到这颗彗星了,除非大家能够活几百岁。这个“A1”指的是年被发现的第一颗彗星,人类每年都会发现好多个新彗星。

我们再来看这个彗星本身,它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彗星之所以绚丽,就是因为它的尾巴非常漂亮,就好像穿了一件非常漂亮、宽大的裙子在翩翩起舞。可以看到它的尾巴有有非常多层状的条带,实际上这个彗星已经被分裂成几个小的区域了,可以看到有一团一团的物质。给我们直观的感受就是非常震撼。

一个彗星本身可能就是几公里、几十公里。但当它距离地球很近的时候,尾巴可以到几百万公里,是非常长的。在彗星最前头的脑袋上,还有一点点的绿色。这个绿色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后面也会给大家介绍。

太阳系中的任何的天体包括彗星都受到太阳的光照。除了光照以外,太阳还会喷发出大量的物质,相当于太阳上面一直有氢弹爆炸炸出物质。这些物质会扫过太阳系所有的天体,我们叫它太阳风。这张照片拍摄的是正好太阳风吹过来的一个静态瞬间。如果我们到太空中,用一个特殊的仪器,就可以看到跃动的彗星和彗尾。

我刚才说,整个太阳系中所有的物体都要受到太阳风的影响。当彗星在太阳系中游移的时候,它就会持续受到来自太阳的“吹拂”,就拖出来一条长长的尾巴。相当于是一位穿着很漂亮、很飘逸裙子的精灵舞者,她的裙摆被风给吹起来一般。

来自远方的“脏雪球”已完成:20%//////////为什么彗星本身很小,但有一条长长的尾巴?那首先,我们就要认识彗星是什么。彗星有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叫“脏雪球”。从名字中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信息,一个它是一个雪球,是水冰凝结起来的一个物体。另一个就是脏,说明它有很多的尘埃、小石块等等。所以它是一个以水冰物质为主体、里面有一些尘埃物质等组成的一个混合体,跟我们的雪球很类似。

彗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像这颗彗星由两个主体组成,一个小小的脑袋,一个大大的身体,跟我们堆的雪人非常像。它是大自然在太空中堆的雪人,很可能两个彗星不小心碰到一起形成的。就跟我们堆雪球一样,也是先堆身体,再堆脑袋,最后给它叠到一起,非常类似。

还有的彗星不是多个部分组成的,它就是一个部分。比如这颗,就像是一个土豆。

刚才说了脏雪球的组成,那它靠近太阳的时候,是不是就会蒸发,就会冒气?冒气的过程中它再往前跑,后面就会拖出来一条长长的尾巴。这条尾巴里有水汽、有尘埃,所以叫尘埃尾。

大家知道彗星有多少条尾巴吗?实际上,彗星除了尘埃尾,它还有一条尾巴叫离子尾。尘埃尾是中性的,离子尾是带电的,它们是有两个不同的来源。

彗星是在太阳系中运动,太阳吹出来的太阳风是带电物质,所以说离子尾实际上是太阳吹过去拉出来的一个尾巴,所以是对着太阳的。而尘埃尾巴是甩在后面的。

我们要研究彗星,首先就要观测彗星。我们有两种观测方式,一种当然就是我们掏出手机拍个照成像。就像前面那张图,获得了年度最佳摄影奖,但它不是年度最佳科研奖。摄影能给人带来一种震撼的效果,是我们欣赏大自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成像:长什么样

而且它也能做研究,这个图是我国的商用卫星“仰望1号”拍摄的莱昂纳德彗星。它不是一次拍摄,而是每天拍很多次,然后叠在一起。这是从年11月30号到年12月6号连续的拍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看到彗星尾巴越来越长,这说明尾巴里面的物质越来越多。尾巴是太阳光照辐射出来的,所以当离太阳越来越近,拖出来的尾巴自然就是越来越长。

我们做科研,还要用另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来观测卫星,叫光谱拍摄。在大自然中,就有一种自然的光谱,就是彩虹。红橙黄绿青蓝紫,不同的颜色实际上对应太阳光中不同的波长。比如波长多纳米就是红光,多纳米就是绿光。用光谱拍照,我们就可以知道它是多少纳米波长的光的辐射,就能看出彗星到底是什么成分。

譬如说这张图,就是我们课题组申请用兴隆2.16米望远镜对莱昂纳德彗星进行的光谱拍摄,连续拍了好多天,看彗星物质的演化。其中在多纳米的地方有一个峰值,叫二元碳,这种分子发出的就是绿光,所以就能解释这个彗星的脑袋为什么有一抹绿。

光谱研究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其他的成分信息,比如有没有水、有没有氮等。这颗彗星来自遥远的太阳系外,相当于是从很远的地方过来的一个信使,所以我们要通过光谱把这些信息接收下来。

所以为什么我要申请那么大口径的望远镜,用很珍贵的观测时间来观测这个彗星?一方面,我们通过大望远镜的拍摄,知道彗星到底什么成分,它来自哪儿。另一个方面,这也可以推测宇宙中另一个地方它到底由什么样的成分、物质组成的。

但对于我来说,还有一点小小的个人乐趣。当我发现这个彗星的轨道周期是8万年的时候,我心情很激动。

我的第一印象不是这个彗星到底能告诉我们它有什么样的物质成分,什么样的演化。我想的是,上一次它来的时候,我们人类刚从非洲大陆走出来。下一次它要再来,按照现在科技发展的速度,我们说不定都已经是人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体了,已经在太阳系中游历了。所以这是这颗彗星唯一一次和我们这代人类接触的机会,我一定要把它的信号给捕捉下来,留下一个宝贵的知识库。即使这颗彗星将来走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分析研究它留下的信息。

两千年前中国记录的彗星,为什么以哈雷为名?已完成:50%//////////

人类对彗星的观测研究,肯定不是今天才开始的。在中国古代,彗星还有一个不太好的名字,叫扫把星。一听就不是一个特别善良可亲的名字,但真的是长得很像。

在古籍中还有很多相关记载,譬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将军骜死。”说彗星出来,这个将军死了。然后没过多久,“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彗星一出来,就没什么好事。

现代科学让我们知道,这纯属巧合。但是在古代,因为大家对这个东西认识不清楚,就会把各种没有关系的东西和它进行关联,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

而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面记载的这颗彗星,正是迄今为止数千颗彗星里面最有名的一颗彗星。它有个响亮的名字——哈雷彗星。

▲世界最早彗星图: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彗星图年前

除了文字记载,我们还有图画记载。这是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墓帛书,记录的是多年前的事情。可以看到,上面画了很多很多不同形状的彗星尾巴,这是中国最早的彗星图记录,也是世界最早的彗星图。

▲年,全欧洲看到的大彗星,C/V1

欧洲也有类似的记录。比如说年有一颗全欧洲都能看见的大彗星,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学家像第谷·布拉赫等都有记载。

▲年贝叶挂毯中的彗星图

在年的贝叶挂毯中,老百姓都往皇宫上面看,有一个彗星在上面。所以欧洲也有很多的图像记载,但都是在中国之后多年才有的。

那么,既然《史记》里面就记录了这个彗星,但为什么这个彗星最后命名是哈雷呢?那一定是哈雷在认识这颗彗星上取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功绩非常大。

▲哈雷(EdmondHalley)

在哈雷之前,每一次彗星观测都是孤立的,我们不知道彗星是依照轨道周期性运动的。到哈雷这个时候,牛顿力学已经建立了,人类对这些天体的轨道运动已经理解得比较成熟了。

哈雷敏锐地发现到历史古籍中的3次记载,也就是年、年和年这3次,它是间隔性出现的,所以他认为这是一个周期性出现的彗星。并且再加上一个76年,就是年,他预测它会再次出现。后来这颗彗星真的就回来了。为了纪念这一成就,就把它命名为哈雷彗星,也就是1P/Halley。

哈雷彗星上一次到地球的时候是年,当时世界正处于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但是哈雷彗星的到来让整个世界由竞争转向合作,包括美国、欧洲、苏联、日本的6个探测器同时向哈雷彗星的不同的位置,它的前面、中间、后面进行探测,把整个哈雷彗星周围的环境给捕捉下来,这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深空探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

到今天为止,要实现这种联合探测的机会都不多,但当时就已经实现了。哈雷彗星下一次回归是年,那时我大概是做不动科研了,但是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好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