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多以秦最早起源于甘肃,这其实是没有读懂史书,那么我在此详细给大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史记》《秦本纪》是这么写的:
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qiān)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欲以为大骆适(通“嫡”)嗣。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适。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适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适者,以和西戎。
这段话怎么解释呢?说是非子传承了祖先伯益善于驯养鸟兽的本事,被戎人推荐为孝王养马,马养得又肥又壮特别好,于是孝王就想表彰下非子,想把非子指定为大骆的继承人。但是这个申侯之女嫁给大骆生下了公个子成,因而申侯自然要给孝王进谗言,让立自己外甥了。让立公子成,而不是非子继承大骆。后边就有一段孝王的话。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孝王封疆裂土,单独封非子为附庸,而公子成继承大骆。那么分在哪?“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显然是分在周的一块土地,秦为附庸,为周室繁衍马匹。另外这段话里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非子并非大骆的嫡子,嫡子是成。也就是说陇西的分支人家是正宗,这时候跟非子没关系。
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显然不可能把非子封到成的地方。成那一支,现在其实还是赵氏,而孝王封非子续嬴氏祀。单这条证据,后世之人把秦始皇说成赵氏就是错的。周朝的封建礼法制是非常严格的,非子一脉人家直接是续嬴氏祀。
秦非子当然这个犬丘有两个一个在现甘肃礼县,一个在咸阳西边近咸阳,具体是那个目前还存在争议,先不表此事。那么非子的新封地在哪呢?这个地方就在如今宝鸡的陈仓区和陇县之间,如今有关山草原和大川一线相连,正是放马牧牛的好地方。其二,为周王牧马,自然不会离京都太远,另其距离大骆部落也不会太近。陇县陈仓距西周都城镐京位置合适。其三,《秦本纪》:“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显然非子为周王放马的地方在汧渭之间,而秦为附庸自然也就在汧渭(千渭)之间了,这里自然就是秦的第一个都城了。只是犬戎入侵的时候,作为附庸的秦和周一起被犬戎所灭,同时成一脉也被灭。秦赢一脉又被封会了成一脉的地盘,真正成为西垂的主人,然后不断东进的历史史书上就写得很清晰了。
秦其实在秦本纪中还有另一条证据说明,秦在宝鸡。秦本纪载:“文公元年,居西垂宫。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四年,至汧渭之会,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说明秦嬴也就是非子的封地是在汧渭之会,秦邑根本不是现在的所谓甘肃秦亭。
秦文公那么为什么后来秦仲等前几任君主都葬在甘肃附近了?这得从后面看,《史记》《秦本纪》也是明确记载的:
“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
“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
秦庄公在秦仲的时候诸侯判断,成这一脉被戎人杀光,这时候宣王封秦仲为大夫,诛杀西戎,没想到死在了西戎,也就是甘肃一带。后来其子庄公,破了西戎之后,于是宣王把非子和大骆的地盘都封给了秦庄公,并命名封为西垂大夫。所以这时候成这一支,反倒被并到了秦赢一支。
再后来的历史就很明确了,秦襄公派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始列诸侯,并且几乎整个关中都封给了秦(名义上),后来秦襄公又迁都回关中的汧邑,基本就是非子的始封地。
综上,秦最早就始于宝鸡千渭之会,真正的千渭之会才是历史上的秦邑。中间只是一段时期在甘肃抗击戎人,才又合并并回到了赵氏一脉的陇西。最后又重回关中建都,因此文公才有了那段“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的赞叹。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好长一段时间,甘肃陇西地区也是归陕西省管理的。如今在千渭之会的魏家崖遗址已经破土,这段非子的秦邑即将现世。
宝鸡千渭之会的魏家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