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史记五帝本纪帝舜篇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s://m-mip.39.net/nk/mip_5154126.html

·大孝舜帝·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校牛的父亲叫句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是穷蝉,穷蝉的父亲是帝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到舜有七代了。从穷蝉开始一直到帝舜,都是地位低微的普通百姓。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而且舜的生母早已去世,瞽叟重新娶了妻子生下了象,象很奢侈傲慢。瞽叟偏爱后妻所生的儿子,常常想杀掉舜,舜总是躲避逃过了。倘若有小的过错,舜就要受到责罚。舜孝顺地事养父亲和后母连带弟弟,一日比一日忠厚恭谨,没有一点懈怠。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舜,是冀州人。舜在历山耕种过,在雷泽捕过鱼,在黄河边上做过瓦器,在寿丘制作过各种家用器具,在负夏乘时做过生意。舜的父亲瞽叟不讲德义,母亲丝毫不讲忠信,弟弟象狂傲,都想杀掉舜。舜孝顺适从一点不违背做儿子的道义,他们想杀掉他,不可能找到机会;如果有事要找舜,他又经常出现在父母身边。

历山

舜耕之历山传说有数地,主要的有河东说和濮州说两种。前者指令山西南部之中条山,后者指今河南濮阳县至山东西部地区。传说在今山西永济县及山东历城县皆有历山和舜井,观下文雷泽、河滨、寿丘、负夏皆在濮州一带,加以舜为东夷人之说,当以濮州说为可信。此外传有舜井之地广及四方,殆为舜部族发明了先进的掘井技术,各地争相仿用,故均称“舜井”。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父母而出名。三十岁时碰上尧帝询问有没有可以做天子的人,四方诸侯都推荐虞舜,说他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尧就把两个女儿嫁给舜来观察他对家内关系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并派九个儿子和他相处来观察舜对家外关系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舜居住在妫河的水涯边,在族内家内的操行更加严谨。尧的两个女儿从不敢拿高贵骄慢的态度来对待舜的父母弟妹,特别讲究妇人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侍奉舜也都更加忠实谨敬。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农人一改过去为抢占耕田相争的情况都互让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上的渔人都让居处;在黄河水滨做瓦器,黄河水滨出产的瓦器没有粗制滥造的。一年时间内舜所居处的地方成了村落,二年时间成了乡邑,三年时间成了都会。尧于是赐给舜当时上等的细葛布衣和琴,替舜构筑仓廪,还给他一些牛、羊。

瞽叟又想杀害他,让舜爬上屋顶用泥土修补谷仓,瞽叟从下面放火焚烧谷仓。舜就用两顶斗笠护卫住身体跳下,逃离了火境,得以不死。后来瞽叟又让舜去挖井,舜挖井时设了一个暗道可以从旁边的井口出去。舜挖井已经很深了,瞽叟和象共同往井下填土,舜就从暗道中逃出,脱离了险境。瞽叟、象非常高兴,认为舜在井中已被填埋。象说:“最先想出这个主意的是我。”象和父母分割舜的家室财物,象说:“舜娶过来尧的两个女儿,和尧赐给他的一把琴,由为取得;牛、羊、谷仓分给父母。”象就留在舜原来的屋室居住,弹着那把琴。舜回来见象。象惊愕不快,就假意说:“我思念哥哥,正非常忧郁不乐!”舜说:“是,我们兄弟间的友悌情义可说得上是很深厚的了!”舜依然侍奉瞽叟和爱护弟弟,更加恭谨。于是尧就用推行五常和担任各种官职来测试舜,舜把各方面都治理得很好。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至于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过去高阳氏有才子八个人,世人得到他们的好处,称他们叫“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人称他们叫“八元”。这十六个才子的后代,世世代代保持着祖先的美德,不使他们的名声陨落。到了尧的时代,尧没有举用他们的后代。舜举用八恺的后代,让他们掌管农业生产管理各方事务,都完成得顺利并很有秩序。举用八元的后代,让他们在四方布施五常之教,使得父亲们都仁义,母亲们都慈爱,做兄的都友善,做弟的都恭谨,做儿子的都孝顺,中原的各个部族都很太平,边远地区的部族和睦相处。

八恺

高阳氏才子八人,实为高阳部族的八个支族。《左传》文公十八年载高阳氏才子八人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此八族皆无可考。他们中正(齐)、通达(圣)、宽宏(广)、深远(渊)、敏锐(明)、守信(允)、厚道(笃)、诚实(诚),天下百姓美誉他们为“八恺”。

八元

高辛氏才子八人,实为高辛部族的八个支族。《左传》文公十八年载高辛氏才子八人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此八族亦无可考。他们忠诚(忠)、恭敬(肃)、勤谨(共)、端美(懿)、周密(宣)、慈祥(慈)、仁爱(惠)、宽和(和),天下百姓美誉他们为“八元”。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过去帝鸿氏有个不才之子,掩没仁义,阴为贼害,好行邪恶的事情,天下的人称呼他叫浑沌。少暤氏有个不才之子,毁败信义,憎恶忠直,专心饰用恶毒的言语,天下的人称呼他叫穷奇。颛顼氏有个不才之子,凶顽不可教训,不知道话语好坏,天下的人称呼他叫梼杌。这三个家族世世代代人们都对他们感到忧惧。到了尧的时代,尧没有能除去他们的患害。缙云氏有个不才之子,贪恋酒食,图求财货,天下的人称呼他叫饕餮。天下的人们厌恶他,把他比作三家凶族。舜掌管四方之门的迎宾事务,就流放四家凶族,将他们迁移到四方边远地带,并用他们来抗御更加邪恶的谄媚的人,这样做了以后四方之门通达,可以称得上是完全没有凶恶的人了。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与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弃,黎民始饥,汝后稷播时百谷。”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舜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曰:“谁能驯予工?”皆曰垂可。于是以垂为共工。舜曰:“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皆曰益可。于是以益为朕虞。益拜稽首,让于诸臣朱虎、熊罴。舜曰:“往矣,汝谐。”遂以朱虎、熊罴为佐。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振惊朕众,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分北三苗。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舜进入高大的山麓,遇到强烈的雷暴风雨也不迷路误事,尧就知道舜是值得传让整个天下的人。尧称老归家,让舜代行天子的政事,并到全国各地巡回视察。舜受到推举掌管政事二十年,然后尧才让他代行天子的政事。代行政事八年尧就去世了。三年丧礼结束,舜让位给丹朱,但是天下的人归服于舜。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等人从尧帝的时代开始就都被推举任用,却没有分配给他们主管的职务。于是舜就来到文祖庙,召集十二位地方长官进行商议,开放四方门庭,了解沟通全国所反映的意见,命令群臣诸侯了解讲论尧帝的功德,推行这种敦厚的道德规范,远离巧言媚上的人,这样做就会使中原以外的少数部族都来臣服。舜对四方诸侯说:“有谁是能奋发建功光大尧帝事业的人,可以让他总领官位辅佐我的政事?”大家都说:“伯禹做司空,可以发扬光大尧帝的功业。”舜说:“嗯,是!禹,你去平定水土。希望你努力完成这项任务啊。”伯禹跪拜叩头,谦让给后稷、契和皋陶。舜说:“就这样,去吧。”舜又说:“弃,百姓中开始出现饥饿,你去做负责农事的官员,组织他们播种各类谷物;契,百姓之间不亲和,五常的伦理不顺适,你去做司徒,去布施五常的教导,主旨在于宽厚;皋陶,蛮夷各族扰乱中原,抢劫杀人内外为患,你去做狱官之长,五种刑罚裁量要轻重适中,执行五种刑罚要在郊野、市朝、甸师氏三个不同的地方;五种流放要有一定的尺度,要根据不同的远近建立三等居所;要求明察公允能使人信服。”舜问:“哪个能够训治我的各种工匠?”都说倕可以。于是让倕总理百工,统领工匠事务。舜又问:“哪个能够替我掌管山林水泽中的草木鸟兽?”都说益可以。于是就任命益做掌管山泽渔猎的虞官。益脆拜叩头,谦让给朱虎、熊罴。舜说:“你们一起去吧,你们适合。”就让朱虎、熊罴做益的助手。舜再问:“唉!四方诸侯,有谁能够协助我掌管祭祀天神、地衹、人鬼的礼仪?”都说伯夷可以,舜说:“喂,伯夷!任命你掌管礼仪,从早到晚一定要虔敬,掌礼施教都要正直而且心地纯净虔诚。”伯夷推让给夔、龙。舜说:“好,任命夔做典乐官,用歌诗舞蹈教导贵族子弟,你要正直而且温和,宽厚而且严厉,刚严而又不暴虐,简廉而又不傲慢;诗的内容表现了人的情志,歌是拉长了音调咏叹诗中的意义,五声曲折要按照歌的需要,律吕音节相符五声配合自然美妙,八音能够和谐一致,不互相错夺条理顺序,这样通过音乐,神与人之间就会达到欢悦和谐。”夔说:“哦!我拊击轻敲石磬,百兽为音乐所感发都会跟随起舞。”舜说:“龙,我畏恶忌讳具有利口谗说灭德欺诈的人,恐怕他们惊动我的众多臣民,任命你做纳言的官,早晚传递我的旨命,一定要讲求诚信。”舜说:“喂!你们二十二人,各自要谨敬地行使你们的职责,希望顺应时势辅佐我完成上天交给的治国大事。”每过三年考察一次功绩,三次考察来决定官员的升降,这样做了不管远近的各类事情就都兴盛起来。舜再次分别处理了流放在西部边境继续为恶的三苗氏部族。

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

“禹”,姒姓,传说时代夏后氏部族首领。较早的传说中,禹为敷布土地的天神。《国语·周语》则说他因治水之功,上帝赐以姒姓,亦称有夏氏。这实际反映了禹是古代有夏氏部族神化了的首领。《天问》神话中禹是从鲧腹中出来的,因而文籍中鲧、禹为父子。传说中禹治洪水,敷土地,甸山川,划九州。儒、墨两家把禹和尧、舜推崇为最伟大的实行禅让的三个圣王,称誉禹治水之功。

“皋陶”,传说时代偃姓部族首领。相传为舜掌刑狱之官,其后裔为春秋时期的英、六诸国,地在今安徽六安县一带。掌狱之说未必可信,然而同虞舜部族有部落联盟关系则极为可能。

“契”,传说为商人始祖帝喾的儿子,曾助禹治水有功,赐姓子氏,任为司徒,封于商,地在今河南东南。

“后稷”,传说时代姬姓部族的先祖,名弃,传说为舜掌农事之官。

“伯夷”,传说舜时主礼之官。

“夔”,传说舜时主乐之官。

“龙”,传说舜时主进谏之官。

“倕”,传说舜时主工之官。

“益”,即伯益,又作“伯翳”,嬴姓族先祖,传说为舜时掌管山林之官,曾助禹治水有功。相传战国时的秦、赵为其后裔。

“彭祖”,传说为颛顼之玄孙陆终氏的第三子,尧时封于彭城,即今江苏徐州境。

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

用后世国家的职官给尧、舜时的部族首领分职,显然是不符合当时的氏族社会的历史事实的。虽然如此,我们从这些传说中看出,当时的社会已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历史阶段。即由部族间单纯的生存斗争关系转为既有部分生存斗争关系,更有相互联合、相互融汇的关系。大禹治水有多个部族首领协助,这是关于他们相互联合的传说。而这一部族善农(如后稷),那一部族善工(如倕),则是反映他们相互融汇、相互取长补短的传说。当时的社会进入了部落之间的大联盟的历史时期。经过尧、舜、禹相互禅让联盟首领的阶段以后,终于走上了传说中的世袭王朝(夏王朝)的新时期。

禹拜稽首

“拜”,古代男子所行跪拜礼。礼时,双膝跪地,两手拱合,俯首至手与心平,而不至地。

“稽首”,九拜礼中最恭敬者,即行跪拜礼时,叩头至地。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址、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这些被任命的二十二人都成就了他们的事功:皋陶做士管理刑狱,持法公平,百姓从各方面都顺服他的判决准确切实;伯夷主管礼仪,上上下下都表现谦让;倕主管百工工匠,各种制作都达到了应有的功效;益主掌虞官,山林水泽都得到很好的开辟;弃主掌农官,各种谷物都顺应天时长得非常茂盛;契主掌司徒,贵族百姓都亲近和睦;龙主掌接待宾客,远方的诸侯和外族都欣然来朝;十二个地方官的政令推行,那么九州范围内的百姓没有谁敢逃避违背;只有禹的功劳算是最大,开通了天下各大山,疏浚了天下各大湖泽,决导了各大河流,划定了九州方界,使九州的君长各自按照相应的职分来贡奉物产,不失掉他应有的规范。国土开拓纵横五千里,一直达到最荒远处。南边安抚至交阯、北发,西边安抚至戎、析枝、渠廋、氐、羌,北边安抚有山戎、发、息慎,东边抚有长、鸟夷。四海之内都感戴帝舜的功勋。在这样的背景下,禹就创作了歌颂帝舜的乐曲,名叫《九招》,招来了各方的奇珍异物,凤凰也飞来翔舞。普天之下清明的德政都是从虞帝时代开始的。

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

“北发”,即北户,传说南方最远处。

“析枝”,《五帝德》作“鲜支”,在古河关西,即今甘肃兰州市以西。

“渠廋”,又作“渠搜”,亦在河关西。

“氐、羌”,居住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交界处的古部族。

“山戎”,古代北方部族名。

“发”,北方古国名。

“息慎”,又作“肃慎”,分布在今黑龙江、松花江一带的古部族。

“长、鸟夷”,我国东部近海地区古部族名。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舜二十岁的时候因为孝顺闻名,三十岁的时候尧举拔他,五十岁的时候代行天子的政事,五十八岁的时候尧去世,六十一岁的时候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上帝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去巡回视察的时候,在苍梧的郊野去世。安葬在长江南部的九疑山,这个地方就是零陵。舜登上帝位以后,用车载着天子的旌旗,回去朝拜父亲瞽叟,见到父亲仍小心翼翼,唯恐侍候不周有失孝道。封弟弟象做有庳地方的诸侯。舜的儿子商均也不贤能,舜因此事先向上天推荐禹代行政事。十七年以后舜逝世了,三年的丧礼完毕,禹也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和当初舜让位给尧的儿子一样。诸侯们都归附禹,这以后禹才登上了天子之位。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都封有疆土,来供奉先祖的祭祀。他们仍然穿戴祖传的服饰,所用礼乐也和原先的一样。用宾客的礼仪朝见天子,天子不把他们做臣下看待,表示不敢专擅帝位。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从黄帝至舜、禹,都出自同姓,但他们立国以后的称号却不相同,以便彰显各自的光明德行。所以黄帝的号是有熊,颛顼帝的号是高阳,喾帝的号是高辛,尧帝的号是陶唐,舜帝的号是有虞。禹帝的号是夏后,却又另有姓氏,姓姒。契是商的始祖,姓子。弃是周的始祖,姓姬。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

我国古代(秦以前)“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氏”表示地位的高低贵贱和所任职官或封地,“姓”则表示出生的血缘族属以别婚姻(古人同姓不相婚配)。远古由母系氏族社会发展而来,故“姓”皆从母系。本篇所述“自黄帝至舜、禹”的历史,相当于考古学的新石器时代的后期,我国称为龙山时期,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考古类型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前述各部族所生息的地区的考古文化内涵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不会都源于同一个母系血缘集团,因而也不可能都是同一“姓”的部族集团。迄今为止,这个时期的历史没有直接文字可资稽考,只有口耳相传的传说。而这些传说又难免被人们添改和删节。战国时期,宗法制瓦解,秦汉以后,姓氏合一。司马迁写这篇《五帝本纪》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战国时期遗留的文献,而战国时人出于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往往恣意篡改历史为其使用。因此,从黄帝至舜、禹这些源自不同母系的部族便都成了同“姓”者。古人重“姓”以别婚,本是我们探索他们不同血缘族属的重要依据,但是经过人为地篡改以后,使我们在使用这些“姓”源材料时,不得不先详加考证,以去伪存真。所以司马迁混淆了姓和氏的概念,《史记》中才多次出现“姓某氏”的说法。

共工怒触不周山

共工触山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共工,又称共工氏,相传是掌管洪水的水神。《列子·汤问》中记载,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战败,因此愤怒地撞上不周山。《淮南子》中也有类似记载。实际上共工氏是五帝时代一个负责水文地理和治理水利的部落。颛顼帝在位时期,冰河期已经过去,气候变热,冰川消融,大地开始不断发大水,经常暴雨不断。首领颛顼认为这是共工氏的责任,因此降罪于共工氏。然而杀了共工,水患依然不断,到了尧帝继位,尧帝也下令继续追杀共工氏部落的人。大禹的父亲鲧被尧帝派去治理水患,修堤堵水九年未果,也被杀。直到舜帝即位,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水患,水患最终得到有效控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