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近稍忙,不如意事常八九,文章略少,以后弥补。2、最近两期序号有误,现已调整。3、《史记》世家篇结束,其后的“列传”乃是《史记》最精彩之部分,郑重推荐!燕王刘旦是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但却是作为反面角色而存在的,除了《史记·三王世家》以外,《汉书·霍光传》中也有记载。燕国土地贫瘠,北近匈奴,边地的百姓多勇而少谋,所以汉武帝给燕王的策文中说:“荤粥氏(一般认为即指匈奴)无有孝行而禽兽心,以窃盗侵犯边民。朕诏将军往征其罪,万夫长,千夫长,三十有二君皆来,降旗奔师。荤粥徙域远处,北州以安矣。”“悉若心,无作怨”,是说燕王不要受当地习俗的影响而好狠斗勇并产生怨恨之心。“无俷德”是说燕王不要背弃恩德。“无废备”是说身处边境不要削减军备,而要经常注意防御匈奴。“非教士不得从征”是说凡不习礼义之士,不要召在身边任用。戾太子之祸后,到武帝年老时,一直没有再立太子,于是燕王刘旦派使者上书,请求到长安担任皇上的宿卫。想留在皇帝身边,这是觊觎太子之位的意思。武帝看到他的信,就把信扔在地上发怒说,应当把儿子送到齐鲁那样的礼义之地,竟将他放在燕赵之地,果然起了争夺之心,现在表现出来了。于是斩使者于阙下。汉武帝死后,幼子汉昭帝继位,当时才七八岁,燕王刘旦因早封为王而不得立为太子,所以生怨而责恨议事大臣,遂与齐王之子刘泽等人图谋叛乱,并扬言说,我父亲如此年老,我怎么可能有弟弟,如今登位的乃是大将军的儿子。后人评论此事说武帝春秋既高,乃惑于内宠,诛太子而立童孺,能不使胥、旦疑怨。亦由权臣辅政,贪立幼主之利。一言以蔽之:父德不弘,遂令子道不顺。燕王刘旦想要发兵叛乱,事情被发觉,论罪应该处死。汉昭帝出于骨肉恩情予以宽容,就把这件案子压下来不让张扬。公卿请求处理,于是朝廷派遣宗正与太中大夫公户满意及两个御史,一齐到燕国去讽谕燕王。使者们到了燕国后,分别在不同的时间,轮流召见并责问燕王。宗正是执掌刘氏皇籍事务的,他首先见燕王,向他说明昭帝确实是武帝之子的种种事实。之后,侍御史见燕王,责以国法说,燕王欲起兵造反,罪状甚明,应当治罪。国有国法,诸侯王有一点儿罪过也要依法惩处,用法律使震恐燕王。燕王意益下,内心恐惧。太中大夫公户满意熟悉儒经义理,最后召见燕王,称引古今通义,国家大礼,文章尔雅。他对燕王说,古之天子在朝内必有异姓大夫,这是用来匡正王族子弟的;在朝外必用同姓大夫,是用来匡正异姓诸侯。周公辅佐成王,诛杀了两个弟弟,然后天下太平。您父亲汉武帝在位时,还能宽容自己的儿子大王您。现今昭帝年幼即位,尚未亲自执政,一切事务委任大臣处理。自古诛罚不褊袒至亲,才能天下太平。现在大臣辅佐政事,奉行国法不敢有所褊袒,恐怕不能宽恕大王。大王可要自己谨慎,不要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于是燕王刘旦惶恐认罪,叩头谢过。大臣们想让燕王、昭帝兄弟之间骨肉和睦,因此不忍用法律制裁燕王。后来朝廷中大将军霍光与左将军上官桀争权,上官桀等联合燕王谋反,想拥立燕王为帝。燕王扬言说,我是次子,太子不在了,就应当是我继位,大臣共抑我等等。大将军霍光辅政,上官桀等人失败被杀。霍光与公卿大臣们商议说,燕王刘旦不改过自新,为恶不变,应按法直断,行诛杀之罚。最后,燕王刘旦自杀,封国被废,正如汉武帝当年给他的策文所指出的。官员们还请求处死刘旦的妻子和儿女,昭帝因为他们是骨肉之亲,不忍诛杀过度,宽赦了刘旦的妻子儿女,削为平民。传曰“兰根与白芷,渐之滫可,君子不近,庶人不服”。意思是好的花放置在脏水中,就为人所抛弃,因为环境影响了它。
汉昭帝去世,汉宣帝即位,广推恩泽,弘扬德化,于本始元年复赐封燕王刘旦的两个儿子:其一子封为安定侯,而封原燕王太子刘建为广阳王,以奉燕王祭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