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项羽之名,从小就如雷贯耳,记忆中既有李清照的“生当为人杰,死亦作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又有那四面楚歌中,高唱“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然后满怀悲壮的与虞姬双双自刎在乌江边上。总之,印象中的他应该是一个盖世英雄,他的失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天要亡他,而并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但是,当我第一次完整地读完《史记》中司马迁老先生特意给他作得这篇本纪时,却几次三番的想笑,这是一个霸王吗?真的他的失败只能归咎到上天吗?
首先,项羽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好高骛远、毫无耐心的人。在他年幼时,其季父(年纪最小的叔叔)教授其念书,他不学;让他学剑,他没学多久就又失去兴趣,并且还信誓旦旦的说,这些不过是微末之计,念书不过是记个名字而已,学剑不过是能与一两个人作战而已。“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又教授他兵法,初时尚还颇有兴趣,但是没过多久就又不了了之了。
但凡能成大事者,总有一方面有着别人难以企及的过人之能,但是项羽却没有给我这种感觉。也许他的霸王之名更多的来自于他那“力能扛鼎”的蛮力,从而让身边之人都颇为忌惮。
当是时,秦王朝统治无道,民怨四起,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天下顿时又开始乱成了一锅粥,豪杰四起。英雄借时势而动,项羽也在他叔父的帮助下,成了一方霸主。
当秦国将领章邯率秦兵前来归降时,项羽担心秦兵过多,眼下投降但日后入了关中又要反叛,于是楚军连夜坑杀秦卒二十余万人。
当年秦将白起因为坑杀四十万赵军而落了个“人屠”之名,原来项羽比之也没逊色多少。脑海中经常也唤醒着一幅画面,几十万人聚集到一块时,那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几十万人被同时坑杀的时候,又是何等惨绝人寰的场景?
接下来就是众所周知的“鸿门宴”事件了。由于此典故几乎家喻户晓,所以此处不作赘述,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项羽是多么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他是猛,但却没脑子,不过一介莽汉,仅此而已。
入主咸阳之后,立刻开始了烧杀抢掠,火烧秦宫三月不灭。此时,众人因知关中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实乃王都的绝佳之选。可惜,项羽却说了句“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耳?”
读到此处,我想大多数人都觉得啼笑皆非。也许项羽的目的仅仅是衣锦还乡,让家乡父老乡亲都知道他功成名就,这样就够了。至于那成就一番帝王之伟业,和这个比起来,微不足道。
这也就为他日后的宁死不肯过江东埋下了伏笔。
慢慢的,项羽连亚父范增也开始不信任了,范增一怒之下出走,疽发背而死,项梁也早就死去。霸王此时也开始成了孤家寡人了。
说到此处,差不多也就够了,至于事情发展的具体脉络就不一一转述了。毕竟,没法做到司马迁那样精炼的描述,但是引用过多又有抄袭之嫌,所以大家感兴趣的不妨自己找出来这篇好好读一下。
最后,用太史公言来对项羽的失败作一最好的总结:“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如此愚痴自负,不是天要亡之,自亡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