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疯癫史鉴
公元前年,西楚霸王项羽被围困在垓下,兵尽粮绝。敌对的汉军却趁机四面楚歌,项羽大惊误以为刘邦已经攻下楚地,他自觉无力回天,悲歌成诗,流传于世。这首诗就是赫赫有名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诗第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这句仿佛破空而来,瞬间将项羽叱咤风云的豪迈气概表现了出来。项羽自比天高,年少的时候,他在会稽遇见秦始皇出游,在别人噤若寒蝉的时候,项羽却野心勃勃的说道:彼可取而代也。
信心源于实力,项羽的确勇武过人。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在陈胜起义后,项羽的叔叔项梁决定起兵反秦,为了夺取兵权项羽杀了当地的郡守,府邸的人虽然恐慌,但仍极力反抗。项羽提着郡守的头颅,在身上挂上官印大杀四方,一连杀了一百来人,吓得整个郡府的人都趴下地上,都没人敢站起来。
拿破仑曾说过,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头养带领的一群狮子。优秀强势的领军者,就像定海神针一样可以稳定军心,激发整个团队的斗志。在楚军与秦军大战的时候,楚军作战勇猛往往能以少胜多。楚军战胜秦军之后,充分的诠释了拳头大地位高的硬道理。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羽曾感慨自己一生的功业: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项羽所向披靡,积威深重。即使困顿在垓下,依然威势不减。汉军有有一个擅长射箭的楼烦,楚将出来挑战三个回合,都被他当场射杀。项羽大怒,穿着被甲持戟亲自上场挑战。
楼烦本想射杀项羽立下大功,但是人的名,树的影。面对项羽的瞋目呵斥,楼烦吓得目不敢视,手不敢发,连忙退了回去再也不敢露面。项羽勇武超群,让他所向披靡。可也让他从自信变得自负自大。只想依靠自己的实力,而轻视身边人的智慧和能力。个人的能力素质或许的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之一,可审时度势,善用人脉也是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
兵圣韩信曾说过: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韩信原本是项羽的部下,因为得不到重用才为刘邦所用,调转矛头反而立下大功。刘邦对这种情况很是得意,他后来说:论运筹帷幄,我比不上子房。论安抚百姓,不绝粮道,我比不上萧何。论率兵百万,攻城作战,我比不上韩信。我能得到天下是因为能用这三个人杰,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善加利用,所以才被我擒杀。
情商高的人,总有贵人相助。情商低的人,总是众叛亲离。刘邦和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刘邦尽快屡战屡败,却仍逐渐发展壮大。而项羽却只能不断损兵折将,最终一败不起。只能叹息道: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人要是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项羽试图把自己的失败都归咎到时运不济上,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在被困垓下的时候说: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一连说了两个,天要亡我,非战之罪。好不容易突破重围在即将渡江的时候,项羽又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俄国哲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决心即力量,信心即成功。可对一个失去信心的人来说,根本没有希望和未来可言。
项羽没有选择渡江,最终绝望的自刎身死,悲壮的让人感慨。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项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还些儿女情长。《垓下歌》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从这句不难看出项羽在最后关头,还在关心的虞姬。相比之下,刘邦就薄凉了许多。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刘邦为了自己能够活命,恨不得把自己的子女推下车。就连项羽威胁刘邦要把他爹煮杀的时候,刘邦仍谈笑风生的说,我们曾在怀王令下结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一定要煮了,记得分一碗肉汤给我。显然,刘邦是一个枭雄,会更多的从利益层面考虑问题,亲情对他并没有太大的束缚力。而项羽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成了一个悲情英雄,在文学史上慷慨悲歌,拨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弦。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感觉还不错的话还请花费几秒钟时间点赞或评论支奖励一下,如果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