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积累司马迁忍辱撰史记

公元前99年,汉大将李陵带领五千精兵与匈奴作战。匈奴单于亲率三万骑兵迎战李陵。开始,李陵打了几次大胜仗,后由于另一汉大将李广利兵败,被匈奴大军团团围住。尽管李陵箭法非常好,士兵们也十分英勇,杀死五六千名匈奴骑兵,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李陵也被匈奴俘虏,投降了。消息传到汉朝,汉武帝大怒,要将李陵全家处死。

司马迁是李陵的老朋友,对李陵的为人比较了解。于是他上书汉武帝,说:“李陵虽然兵败投降,一定是出于无奈,日后肯定会将功赎罪报答汉朝。试想,面对数万敌军包围,他能身先士卒,英勇杀敌,歼灭了多于自己的敌军,如果有意投降,他会抵抗到最后吗?请大王三思。”

谁知汉武帝火气正旺,认为司马迁是有意替李陵开脱,竟将司马迁投入狱中,并处以腐刑。这种刑罚不仅使受刑者在身体上遭受痛苦,而且对受刑者的人格也是极大的侮辱。

当时,司马迁已继承父亲的事业,阅读整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准备撰写《史记》。他受此打击,痛不欲生,几次想一死了之。可是他又想到,当年周文王被关禁,写成了《周易》;孔子周游列国被困在陈蔡边境,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写出了《离骚》;左丘明双眼失明,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出了《兵法》;如今我受此酷刑,何不趁此写出《史记》呢?

于是,他忍受着精神上,肉体上的极大痛苦,利用已搜集到的历史资料,发愤著书。

终于在他五十多岁时,完成了《史记》这部鸿篇巨著。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它不仅内容翔实可靠,而且文字生动优美,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鲁迅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成功,不仅体现了司马迁是一位有着宏伟志向的生活强者,而且也体现了他严谨治学的态度。

在司马迁二十多岁时,他就漫游全国,搜集各地的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到过浙江会稽,考察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首领开会的禹穴;他到过韩信的故乡淮阴,察着了韩信母亲的墓地;他去汩罗江畔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来到春秋时齐鲁的都城,游览了孔子讲学的遗址;他爬上四川岷山,远眺李冰修建的都江堰……经过这次大规模的巡游,他开阔了眼界,获得了大量的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所有这些,为司马迁写《史记》打下很扎实的基础。

除了实地考察、搜集资料,他在《史记》的文字上,把古代那些过于艰深、不易理解的文字用当时比较通俗的文字表达出来。不仅如此,而且他对当朝的历史,能实事求是地加以记载。对好事决不夸大,坏事决不隐瞒,甚至对汉武帝的缺点和过失,也能恰如其分的叙述。

对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如陈胜、吴广,他给予高度评价;对社会中下层人物,他表现了极大同情。这些,也反映了司马迁对待人和事的正直态度。

总之,司马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后人治学和做人的楷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