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为何要除去吴广司马迁的史记说出缘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举义,陈胜吴广可谓是敢为天下先,他们率先举起了义旗、反对暴秦,作为首发举义之人,他们知道自己很有可能斌不是最后的胜利者。

可是,这群人依然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生命作为燃料,点燃了天下百姓反抗暴秦的熊熊烈火。后来,在他们的带领之下,天下百姓纷纷站起来反抗暴秦的统治。

熊熊的烈火遍及了整个大秦帝国的疆土,想要将暴秦焚为灰烬,陈胜吴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一场6个月的举义,虽然最终失败,可他们敢为人先的精神,却激励了一代代无法生活的农民站起来反抗。

从这之后,陈胜吴广就成为了农民举义的代表性人物,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二人在大泽乡带领着戍卒九百揭竿而起,大声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达了底层人民对于上层统治者积压已久的怨愤。

这场大举义最后却是以失败告终,原因也很简单,内讧有很大一部分因素。从某个角度来说,陈胜对自己的亲密战友吴广都不放过,费尽心机一定要除之而后快。

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明确记载了此事,并且我相信,知道了始末缘由的各位一定会牢牢记住并将之引以为戒。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不甘平凡的陈胜

《陈涉世家》是司马迁专门为陈胜所做的世家列传,陈胜原本名字叫做陈涉,原先的他只是一个佃农,农民出身的他为地主辛勤劳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为地主劳作还是一件极其辛苦的事情,做得久了,陈胜心中的不满之情就愈发强烈,在一次劳作之后的休息中,陈胜实在是憋不住心中所想。

于是乎,他便向周围的同伴以愤愤不平的语气,说出了那句经典名句:“苟富贵,勿相忘”。也就是说,大家伙作为兄弟,要是有谁富贵了,可不能忘了弟兄们。

谁料想,这句话刚刚说出来,便遭到了周围同伴的耻笑,在他们看来,他们身为农民,哪里会有什么富贵的可能?在发现身边的伙伴的志向和目光都如此浅薄之后,陈胜无奈地摇了摇头。

随后,他只好叹气并说出了下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诚然,在他的眼中自己的伙伴们,简直就和小麻雀并没有什么区别,不知道他宽广的内心。

可是,尽管陈胜有着出人头地,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但是秦朝社会阶级固化、等级明确,身为一个农民要如何一步步攀爬登上上层社会呢?

如果靠自己种地,那你就是用尽毕生精力,也不可能完成自己的抱负。也许上天感受到了陈胜的决心,一个天赐良机就这么出现在了陈胜的面前。

大泽乡起义

当时,秦朝官府的服役制度非常残酷,朝廷说要抓壮丁就要壮丁。朝廷的调拨令很快就来到了陈胜的家乡,陈胜、吴广和九百名兄弟一起成为了戍卒,并且陈胜吴广成为了领队的屯长。

按秦朝制度,误期当斩,于是陈胜吴广和九百位弟兄一起马不停蹄地赶路。队伍来到大泽乡时,上天似乎是故意不让他们继续前进,特地降下一场大暴雨,并且接连半个月都没有要停雨的征兆。

无奈之下,陈胜吴广只能带着这九百个兄弟,在大泽乡静待大雨过去再上路继续前进。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惊恐的事实。

那就是无论怎么样,他们一行九百人都无法按时到达渔阳完成任务了。秦朝的法律又极为严苛,误期这种事情一旦发生,那么他们这九百人的性命必然是不保。

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吴广和陈胜二人密谋商量着:“我们就算到了渔阳也是一死,逃跑也不可能,我们还不如直接拼上性命干上一票大的。

天下苦于暴秦也已经很久了,就算是死,我们也要拉着这祸害人的世道垫背。”吴广的一番话激起了陈胜的斗志,只是,陈胜明白,要想成大事,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谋略。

只有谋定而后动才不是去送死,在经过商讨之后,最终决定采取借尸还魂的方法来达成他们的目的,他们决定假称奉蒙恬和公子扶苏之名、为民而战,以此来笼络天下人的心。

后来,陈胜、吴广更是通过诈术,让这九百戍卒都相信陈胜将会奉上天之意为王,对陈胜的敬畏之心也就这样树立了起来。见到此情此景后,陈胜吴广乘势击杀两个领军军官,率领着九百戍卒举起了反抗暴秦的大旗。

分崩离析,以失败告终

在举义中,陈胜吴广更是气势如虹地喊出了哪一句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凭什么那些王侯将相,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欺压我们?他们难道生来就是王侯将相么?

通过这一句激动人心的口号,陈胜吴广点燃了天下百姓对秦朝统治者的反抗,更是将这把熊熊烈火烧进了天下人的心中。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然而,义军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那就是意识。作为农民,他们的意识能有多高呢?并且义军的人数再多,也没有什么用,战场之上还是要看为将者的策略和军队的战斗力。

作为义军,他们的战斗力又怎么能和正规军队相抗衡呢?因此,在经历了最初的措手不及之后,秦军在统帅章邯的带领下开始反击,义军也陷入了失利的不利境地。

屋漏偏逢连夜雨,陈胜吴广的义军还面对这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统帅的战略眼光不足。作为热血青年,吴广有着热血的心,但是作为一个统帅,他确实非常蹩脚。

攻打荥阳的时候多次失败,使得义军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就连他手下的将校都看不下去了,纷纷出言规劝,但奈何吴广为人极其骄横,对于属下的进言他不但不采纳,还要打骂属下。

属下将校最终忍无可忍,拔出刀来就将吴广干掉,割下首级之后去向陈胜请罪。可出人意料的是,陈胜却并不治他的罪,反倒是好言宽慰,对这个将校加官进爵。

从这里也不难看出,陈胜吴广之间早就已经面和心不和,陈胜吴广内讧只是早晚的事。俗话说得好,一山容不得二虎,两人之中必有一人要死。

只不过,陈胜借这个将校之手将吴广铲除,将一切都做得滴水不漏干干净净。哪怕这位将校没有在一气之下将吴广诛杀,日后陈胜也会找机会除掉吴广,毕竟放任一个潜在敌人,不是什么聪明的行为。

《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吴广素爱人”,士兵也多喜欢他。作为一个将军,吴广这么做并没什么,但在陈胜眼中却发生了变化——吴广这是要夺权啊。

同时,吴广在前线打仗的时候,还多次不听陈胜的指挥,可见下场早已注定。从这里也不难看出,陈胜早已经将原先的“苟富贵,勿相忘”的誓言抛到了脑后,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最后举义会以失败告终了。

其实,居功不自傲、狡兔死走狗烹,这两句话在职场上也适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