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开运礼渡过乌江的项羽,真的可以卷

北京青春痘医院好 http://m.39.net/news/a_9323162.html

题/渡过乌江的项羽,真的可以卷土重来吗?

文/福尔摩小登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谈及项羽,人们总能想起李清照的那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因为这句是对西楚霸王英雄气概的最好描述。无数的人曾设想,如果那时西楚霸王可以听从那位乌江亭长的劝说渡河而逃,或许中国的历史将会有截然不同的一面。

但是,假如这个设想真的成立,项羽可能卷土重来吗?小编觉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纵观中国历史的长河,那些可以建立统一王朝的皇帝们都拥有以下三个特质:一、人才济济;二、众望所归;三、雄心大野。

而今天小编便从这三个角度分析,就算项羽渡过乌江他也不可能卷土重来。

一、狂妄自大,失天下人才

《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凤雏卧龙得之可得天下”。这句话表面上确实是称赞诸葛亮、庞统的能力,但是深层次讲,这句话反映的是人才在夺得天下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来看看楚汉之争前后项羽刘邦将领的变化吧。

战争之前,项羽武有龙且、虞子期、季布、钟离昧、英布,文有范增,而且还有一个“开国大将”项梁,反观刘邦仅有樊哙、张良、萧何等人。

待到项羽逃至乌江时,他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了。曾经得五员猛将,龙且和虞子期战死,而季布、钟离昧、英布三人先后投奔了刘邦,至于项羽的两位长辈,项梁战死,亚父范增也因离间计告老还乡。

对比刘邦却因仁慈与宽容手下人才济济,且不说曾经追随他的伙伴没有离开,随着战争的进行,又出现了许多像韩信、陈平、郦食其这样可以为汉王抛头颅洒热血的有识之士。

二、随性而为,失天下人心

失掉人才或许并不可怕,但失掉民心却是万万不能的。

孟子曾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这句话翻译来就是我们常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由此可见在权力的争霸中,民心的重要性,而项羽在多年的肆意妄为中也逐渐失掉了天下人的爱戴。

首先,根据《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入关中之后,项羽率兵屠戮咸阳,斩杀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掠夺宝物美女并烧毁秦宫与咸阳,大火连烧三月而不绝。而一些劝诫他的人也都被烹杀。

反观他的对手刘邦,接受了子婴的投降后,入主咸阳便废除前朝的严刑峻法、苛捐杂税,同时收集秦朝留下的各种户籍资料。同时为避免再次发生战争,反而将咸阳拱手让给了项羽。两相对比,民心所向立见分晓。

其次,因为项羽的霸道,他失去了天下诸侯的信任。当时的天下共主楚怀王曾言:“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姑且不说刘邦是第一个进入关中的诸侯,项羽无视当时义帝之言,私自在戏亭分封时,已经让其他诸侯敢怒而不敢言。

之后,项羽又以韩王韩成无灭秦之功为借口,转而杀之,另立郑昌为韩王,同时消灭燕王臧荼吞并燕国,并密令九江王英布暗杀了义帝楚怀王,至此天下再次大乱。只不过这一次天下人想杀的变成了项羽。

三、多次失败,失霸王之心

逃到乌江的项羽,不仅仅失去了人才,民心,更失去了曾经那颗勇敢的心。或许“不肯过江东”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项羽英雄之气的象征,但是在小编看来,项羽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表现,正是他失去英雄之心的象征。

试想,曾经那个敢破釜沉舟的西楚霸王如果失败,会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吗?曾经那个刺杀秦王失败的少年项羽,不也回到了江东吗。众叛亲离,再加上战争的多次失利,让项羽不在勇于去争霸。

又或者项羽本就没有那颗争霸之心。项羽是一个复仇的英雄,无论是刺杀行动,还是往后的对秦战争,驱使他英勇无畏作战的是国仇家恨。项羽有天赋,有家势,有仇恨,所以他在灭秦的行动中可以破釜沉舟。

但在骨子里,项羽是那个爱美人胜过爱江山的英雄,所以在四面楚歌之时,他哀叹虞姬;是那个渴望衣锦还乡的英雄,所以在逃至乌江时,他愧对江东父老。这样的英雄项羽确实让人喜欢,但在那个争夺天下的时代,没有一个舍弃一切去争霸的心是万万不行的。

四、总结

尽管假设历史是一个伪命题,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个假设看到历史发生的必然性。遥想年少时的西楚霸王那样雄姿英发,敢闯咸阳这龙潭虎穴去刺杀秦始皇,也敢破釜沉舟只为绝地逢生。

但,权力,荣誉激起了他黑暗的一面;美人,安逸唤醒了他原本的一面,这两面让他痛失天下。

假设历史,或许能让我们理解了项羽的失败,再谈及刘邦时才能明白,为什么最终是他得到了这天下。

在没有亲子鉴定的时代,史学家们都很八卦|百家故事

一场大叔与萝莉不幸婚姻却埋下改变历史的种子|百家故事

没有宋高宗赵构的隐忍,中华文明必将遭到灭顶之灾|百家故事

从随何、蒯彻、陆贾三人的经历来看怎样对待领导的批评|百家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