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并不了解几千年前的事,史记的真

现在很多人怀疑《史记》,认为《史记》记载的,有可能是假的历史。

之所以认为《史记》是假的历史。一是因为《史记》所记载的内容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的。那是两三千年前的事情了,司马迁又是如何知道那时候的事情呢?二是秦始皇曾进行过“焚书坑儒”。当时李斯曾给秦始皇建议说:“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也就是说把除秦朝以外的历史书都烧掉了。既然都烧掉了,自然就没有了。三是项羽进入咸阳的时候,曾火烧阿旁宫。有可能烧掉了不到史书。

(司马迁剧照)

既然如此,司马迁又是从什么地方获得真实的史料来进行记载的呢?

就连鲁迅称颂《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有人认为这是《史记》违背历史事实,更接近于文学作品的一种评价。

那么,《史记》所记载的历史,是不是历史事实,有没有胡编乱造的成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司马迁看的史书多不多?他能不能看到真实的史料?

其实,司马迁看的史书是非常多的,他也看过不少真实的史料。有几个证据可以证明。

一、秦始皇并未烧光所有书。

“焚书坑儒”只是李斯的一个建议,究竟这个建议是不是被秦始皇采纳了,我们现在其实并不完全肯定。而且,就算把其它国家的史书给烧了,秦国的史书是保存下来了的。而秦国当年在史书记载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从吕不韦把很多读书人找来,编写《吕氏春秋》就可以看出来。同时,李斯只是建议烧掉诸侯国的史书,在诸侯国之前的,记载西周、商朝、夏朝,以及三皇五帝时期的史书,并没有烧。而且,很有可能只是烧掉了民间的史书,朝廷中的史书并没有烧掉。

(李斯剧照)

二、萧何抢救了秦宫中的典籍。

史料上只是说项羽烧了阿旁宫,并没有说他烧咸阳的其它宫殿。再说了,在刘邦打进咸阳的时候,萧何已经把这些史料都抢救下来了。所以,就算项羽焚烧的不只是阿旁宫,还包括咸阳的其它宫殿,也没有烧书。

三、司马迁能读到皇家所有典籍。

按照司马迁的记载,其出生了史官世家。虽然是不是出生于史官世家,还有不少争论。不过,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确确实实是汉朝的太史令。他的工作,就是为国家修史。当司马迁出生的时候,他父亲就已经是太史令了,这样的条件,让司马迁能够读到皇室的所有典籍。所以,司马迁所掌握的史料,肯定是那时候最多的。

(萧何剧照)

四、司马迁曾游历全国收集史料。

司马谈不但让司马迁读了皇宫中可能读到的所有书,而且还让他去全国游历。

司马迁去全国游历,他至少有三方面的收获。

一是他了解到了历史上所发生事件的地理面貌。古代和现在不同,现在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我们很难感受了在这块土地上历史事件的原貌。但是古代的地理地貌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因此,司马迁能够体会那些历史事件的所有场景和面貌。这让他在写的时候,具有足够的真实性。

二是司马迁在这次游历中,获得了许多流传于民间的各种史料。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但是,实际上他并没有把民间所有的书都烧光,有非常多的人把那些书偷藏了起来。有不少人知识分子跑去当隐士,同时藏起了那些史料典籍。教张良兵法的那个黄石公,就是这样的一个隐士。而司马迁在游历全国中,有不少这样的收获。

三是司马迁收集了不少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也许并不是以文字的方式记载下来的,但是并不表明它就没有史料价值。实际上,民间往往更能够听到真实的声音。司马迁通过这些真实的声音,印证史料,他得到的结果更有说服力。

五、司马迁曾拜一流的学者为师。

司马迁曾拜过董仲舒、孔安国这样的一流学者为师。他不但从这些学者那里获得了不少有用的史料,更重要的是,他树立起了一种正确的史学价值观。这种史学价值观,让他在进行史学创作的时候,能够努力追求“微言大义”,表达对国家兴亡更替最正能量的理解。这种理解,也为后世所有的史官所接受和推崇。

所以,尽管司马迁生活在三千年后,尽管他能获得的信息,并不是很完善。但是,他肯定是那个时代,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最多的一个。他所写出的《史记》,也是最接近于历史真实的。

(参考资料:《史记》《尚书》《左传》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