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十四史史记188战国四公子之

秦国本来要攻打楚国,因为黄歇上书给秦王,秦王就放弃了攻打楚国的计划,而决定与楚国订立盟约。黄歇带着盟约返回楚国,楚王就派黄歇与太子到秦国作人质,以表达结盟的诚意。黄歇与楚太子留居秦国十年,楚顷襄王病,而太子不得归。太子与秦相国应侯私交很好,于是黄歇就游说应侯说,相国真与楚太子交好吗?应侯回答说当然。黄歇说,如今楚王病重恐怕将一病不起,秦国不如让楚太子归国。如果太子能立为楚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如果太子不得归国,则咸阳一布衣耳。那时楚国就要改立太子,肯定不会再奉事秦国。这样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即时删除应侯把黄歇说的意思汇报给秦王。秦王说,可以先让楚太子的师傅回楚国探问一下楚王的病情,回来后再作计议。于是黄歇为楚太子谋划说,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但现在太子的能力没有什么能使秦国得到好处的,我对此非常担忧。而阳文君(楚怀王之子)的两个儿子都在楚国,如果楚王不幸辞世,而太子不在楚国,我担心阳文君会立自己的儿子为王,太子不得奉宗庙矣。当今之计,不如逃离秦国,乔装改扮跟随使臣潜出秦国,我留下来随机应变,最多就是一死来承担责任。楚太子于是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因此得以出关,而黄歇留守。有人拜会楚太子,黄歇总是以太子有病来推托。等到估计太子已走远,秦不能追,黄歇才向秦昭王说出实情,并说我有死罪,愿您赐我一死。秦昭王大怒,打算让黄歇自杀。应侯劝秦王说,黄歇作为楚臣,忠于自己的主人和使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行为可嘉。现在事已至此,如果楚太子回去后能立为楚王,早晚必会重用黄歇,那么不如免黄歇之罪让他返回楚国,以此来表示对楚国的亲善,这样才符合秦国的利益。秦王于是就让黄歇也返回楚国。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后,楚顷襄王去世,太子完继位,是为楚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楚称令尹),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十五年后,黄歇向楚王进言说,淮北靠近齐国,那里情势紧急,请把这个地区设立为郡,这样比较利于管理。并同时献出淮北十二个县,而请求改封自己于江东。考烈王许之,于是春申君就迁到江东,重修吴国故都,作为自己的都邑。春申君担任楚相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四人被称为战国四公子。四公子争相礼贤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春申君担任楚相的第四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兵力四十余万。第五年,秦进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邯郸向楚国告急,楚国派春申君发兵往救,秦军解围而去,春申君也返回楚国。春申君担任楚相的第八年,为楚北伐攻灭了鲁国,以荀卿为兰陵令。这个时候,楚国又强大一时,但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赵国平原君派使臣至春申君处,春申君把他们安排到上舍。赵国使臣想向楚国夸耀赵国,乃用玳瑁之簪,并以珠玉装饰剑鞘,然后招待春申君的门客,而春申君门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春申君为楚相的第十四年,秦庄襄王立,以吕不韦为相,封为文信侯,取东周。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又签订盟约合纵,联合起来西伐秦国,以楚王为盟约之长,春申君当权主事。六国联军进至函谷关,秦军出关应战,六国败走。楚考烈王以此归罪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春申君门客观津人朱英进言说,人们都认为楚国是强国,但因为任用您为相而衰落了,我认为不然。先王时与秦国交好二十年而秦不攻楚,是因为秦国要攻打楚国,进军路线或越过黾隘,或从二周借路。黾隘地势险要,不便进军。而从西周、东周借路,身后就要受到韩、魏两国的威胁,所以秦不敢伐楚。寿春但现在的形势已经不同了,魏国已危在旦夕,随时会灭亡,魏无法守住许和鄢陵,因此不得不把这两座城割给秦国。这样秦国军队距离楚都陈地只有一百六十里,臣之所观者,秦、楚两国的大战一触即发,交兵必然旷日持久,日甚一日,愿您和大王早做打算。楚国于是把都城从陈再迁至寿春。而秦国则把卫国的卫元君从濮阳迁到了野王,在其地设置东郡。春申君就封于吴,并行相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