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十四史史记278七叶珥汉貂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krmwedy/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所谓封建盛世,用人不过如此。张汤酷吏,而荫及七世,天道如此,太史公不禁搔首曰:“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张汤是封建社会酷吏最有名的代表,也是人性异化的典型,是《史记》中塑造的最突出的人物之一。

张汤与赵禹在汉武帝时共同制定法度,汉法愈发严厉,即从二人开始。赵禹,扶风斄(同“邰”)县人,以佐史补中都官,再升令史,事周亚夫。周亚夫为相,赵禹为丞相史,府中皆称其廉平。周亚夫却说,赵禹才能无人可比,但他执法深刻,不可以居大府,因此不重用他。汉武帝时,赵禹升为御史,再升为太中大夫,

张汤是杜县人,其父为长安丞,张汤小时候,有一次他的父亲出门,让他看家。父亲走后,有老鼠偷了家里的肉,父亲回来后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了张汤。张汤不忿,掘开鼠洞找住偷肉的老鼠和没吃完的肉,像审理犯人一样先告发老鼠的罪行,然后拷打审问并记录在案,勘问再三然后把判决上报,并拿老鼠和剩肉为证,最后定案磔鼠于堂下。他的父亲对此非常惊讶,又看到他写的判决文辞如同老狱吏一般,遂着意培养他。

张汤父亲死后,张汤为长安吏多年。周阳侯田胜(汉武帝母王太后同母弟)为九卿时,曾拘系长安,张汤倾其所能加以周旋。田胜后来出狱封侯,与张汤关系特密,并介绍张汤与当朝权贵结识。张汤在酷吏宁成属下为官,宁成认为张汤有才,向上推荐,调任茂陵尉。武安侯田蚡为相时,征张汤为内史,并多次向天子推荐张汤,遂补御史,主持刑狱。张汤审理陈皇后巫蛊一案时,大事牵连,武帝以为能,遂升其为太中大夫,与赵禹一起制定法律条文,务求苛峻,约束官吏唯恐不足。

不久,赵禹迁为中尉,又改任少府,而张汤为廷尉,两人情意相投,张汤对赵禹敬如兄长。赵禹为人廉洁孤傲,家无食客,公卿造访,一律不回访答谢,对待下属总是暗中搜集其错处作为把柄。张汤为人多诈,善弄权术控制别人。他为小吏时就喜欢谋私利,与长安富户勾结。官至九卿后,开始结交天下名士,虽然内心与他们不合,但表面却装出仰慕的样子。

汉武帝宣扬儒术,张汤判案就附会儒家说法。他上报案件时,如果皇帝认为正确,他就记录下来作为成例,以廷尉的名义公布,颂扬皇帝的圣明。如果遭到责备,张汤就认错谢罪,顺着皇上的心意改变,所以总能被宽恕。他想推荐人时,就在皇帝称赞奏章写得好时说是某某所作。皇帝要想加重罪于人,他就交给严酷的下级去处理;皇帝想要宽恕的,他就交给执法轻而公平的下级去办理;“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

张汤虽官高,但与人交往,表面上都很尊重,对故人子弟和贫穷的亲戚一律厚待。平时拜问三公,不避寒暑。所以张汤虽然文深意忌,处事不公,却有一个好名声。他专门起用执法酷烈的官吏为爪牙,又依附文学之士,因此丞相公孙弘也屡次称美。张汤处理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谋反案件时,总是穷追到底。严助、伍被等人,武帝本想赦免,都由于张汤进言最终被处死。他在处理案件时常借机打击对手,自己邀宠,以此得升为御史大夫。

匈奴浑邪王等降汉时,天下骚动,各地水旱灾害频繁,朝廷资用不足,遂极力敛财。张汤承武帝意旨,铸五铢钱,垄断盐铁,打击富商大贾,鼓励告缗,铲除豪强,舞文弄法推行政令,武帝大悦,从早到晚与张汤谈论国家财用,甚至忘了吃饭。当时丞相充位而已,天下事皆决于张汤。九州骚动,奸吏侵渔,地方无利,自公卿以下至于庶人,无不痛恨张汤。

匈奴来汉朝请求和亲,武帝召集群臣讨论。博士狄山以为和亲有利,而张汤反对,并说这都是儒生的无知愚见。狄山愤然道,“臣固愚忠,若御史大夫汤乃诈忠。若汤之治淮南、江都,以深文痛诋诸侯,别疏骨肉,使藩臣不自安。臣固知汤之为诈忠。”于是武帝变色,竟下令让狄山驻守边境亭障,才过了一个多月,狄山就被匈奴所杀,群臣深为震恐。而武帝更加宠信张汤,张汤生病,武帝亲自去探看病情。

张汤为御史大夫七年而败。河东人李文与张汤有嫌,为御史中丞时搜集对张汤不利的材料。张汤的下属鲁谒居让人匿名告发李文,案子交给张汤处理,张汤枉法杀了李文。武帝有所听闻,张汤却回复说,大概是李文的故人怨恨他所为。赵王与张汤不和,鲁谒居也曾检举赵王,赵王遂上书告发二人朋比为奸,事下廷尉,鲁谒居病死,事情牵连其弟。张汤到狱中看到鲁谒居的弟弟,想暗中帮助他,就故意不看他。鲁谒居的弟弟不了解张汤的想法,心中怨恨,就让人上告张汤和鲁谒居的阴谋,如合谋匿名告发李文等。案件由减宣审理,减宣也同张汤有隙,遂把案情调查得水落石出,尚未上报。

当时又有人盗挖文帝陵园的葬钱,丞相庄青翟与张汤约定上朝谢罪,等庄青翟谢罪后,张汤却以为这是丞相失职,与己无干,拒绝谢罪。武帝派御史查办此事,张汤且欲以此治罪丞相庄青翟,庄青翟非常忧虑。丞相手下的三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也都痛恨张汤,因为朱买臣等为高官时,张汤只是小吏,在朱买臣面前跪听差遣,现在张汤官居三人之上,倨傲无礼,多次折辱三人,三长史都想伺机报复。

于是,三长史合谋并对庄青翟说,张汤同你约好又背约出卖你,现在又用宗庙之事来打击你,是想代替你的职位。我们已经了解张汤种种不法的行为,比如张汤制定法规前透露给长安富户田信等,田信知道后就囤积物资发了大财,然后同张汤分脏等等。武帝遂问张汤,朝廷要做的事,商人为什么都预先知道而囤积货物。张汤不谢罪,反而假装惊讶表示不知。这时减宣也上奏张汤和鲁谒居等违法之事。于是武帝以为张汤怀诈面欺,派数批使者拿着罪证质问张汤,张汤仍拒不认罪。

武帝又派赵禹审问张汤,赵禹对张汤说,当初你审理案件时,被你夷灭家族的人数不胜数。如今有人告你,证据确凿,皇帝不想为难你,给你保留颜面让你自裁,你还有什么不认的呢?张汤于是上书谢罪说:“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遂自杀。

张汤死后,家产不过五百金,都是得自俸禄和朝廷的赏赐,也无其他产业。张汤昆弟诸子想厚葬张汤,张汤的母亲说,张汤是朝廷大臣,受诬告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武帝听说后感叹,不是这样的母亲,生不出这样的儿子。又追念张汤为自己立的功劳,穷究其案,为张汤杀三长史,丞相庄青翟亦自杀。而赵禹年轻时做事严酷急躁,到晚年时却一改既往,不顾朝廷努力施行严刑峻法,执法平和,后赵禹因年老改任燕国丞相,有罪免官,在张汤死后十余年老死于家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