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无数智慧箴言都说,与人相处时要“亲君子,远小人”,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该如何与小人相处。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学会与小人相处,而不是直接远离小人?有两个原因——就拿历史上的秦二世胡亥与宦官赵高来举例。
原因一据《史记》记载:由于赵高曾经教胡亥读书、写字,所以胡亥一向都对这个所谓的“老师”言听计从。
秦始皇逝世后,在赵高的一系列操作下,胡亥登上了皇位。在赵高的蛊惑下,胡亥竟然对朝中大臣痛下杀手,甚至连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不放过。
当胡亥成为孤家寡人后,赵高不再掩盖自己试图称帝的野心,命令自己的女婿逼杀了胡亥。
由此可见,小人不会把“我是小人”4个字写在脸上——还没等发现谁是小人,我们可能就已经掉进小人的圈套了。
原因二当胡亥被逼杀后,赵高迫不得已,又拥立了“子婴”为秦王。
此时的子婴,当然知道赵高是个野心勃勃的小人。但一边是秦始皇打下来的江山,一边是时刻监视自己的赵高,子婴就算想远离赵高这个小人,也没有机会。
于是,子婴继位后,假装生病、不理朝政。直到赵高亲自出现在自己面前,子婴才趁机诛杀了赵高这个大奸臣。
如今的有些小人,可能会是你的亲戚、同事或者邻居。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能做到远离小人?总不能断绝亲戚关系、辞掉工作或者随随便便搬家吧。
因此,与其“防”小人,不如“哄”小人。这才是预防小人的有效途径。如何与小人和谐相处?《史记》中就给出了3个方法,看看对你有用吗?
首先,不要得罪小人,保持距离见过一些疾恶如仇的朋友,正义感很强。每当发现身边有小人时,即使这个小人没有伤害到自己,也会去揭发、公开。这其实是不可取的。
《史记》有云: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就是说:大丈夫应该顺应时势的变化而进退伸缩。
小人往往心眼狭窄、睚眦必报。当自己的实力没有强大到足以震慑小人时,最好先适当地闭嘴,以免给自己创造一个潜在的“敌人”。
其次,说话谨慎,客套寒暄即可《史记》中讲: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真正能成就大事业的人,绝不会和俗人谋划事情。
如果你有一个做生意的创意,或者手上有什么资源,万万不能轻易透露出去,更不能和小人商量如何做成这件事情。
毕竟,小人的一大特点就是见利忘义。在与小人相处时,切记不能什么话都往外掏,只要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客套话就行了。
第三,宁愿吃点小亏,也不要有利益瓜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极其复杂,很多时候难免会和小人有利益上的牵扯。但一定要记住:有时候宁肯自己吃点小亏,也不要和小人有过多的利益瓜葛。
《史记》里面说: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意思是,只顾及当前的利益而忽略了大事,日后必生祸害。
小人最看重的是利益,一旦你因为吃了小亏而触碰到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地报复你,让你措手不及、损失更重。
《史记》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类社会,永远有利益存在。既然有利益,就一定会有小人。
在读过《史记》之后,我反倒认为我们不应该“亲君子,远小人”,因为小人不会完全消失,我们也不可能彻底远离——你还没远离这一个,下一个可能就已经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既然无法做到真正的远离,就要学会与小人和谐共处。
文中的部分素材来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都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历史的最大好处,就是每个人能从相同的历史事件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处世之道。
对于爱好文学和历史的人来说,《史记》是绕不开的一部作品。可以说,没读过《史记》的人,就谈不上真正热爱文学和历史。
为什么这么说?很多人都听过鲁迅评价《史记》的这句话: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一句是评价《史记》的史学价值,后一句是评价《史记》的文学意义。
如果有对《史记》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可以读一读这套《史记全六册》,与其他晦涩难懂的《史记》不同,这套《史记》文白对照,不仅遵循史实、收录原文,还有注释和全部译文,是一套真正可以无障碍阅读的《史记》。
这套书全套6册,无删减、插盒精装,不仅适合阅读,还可以送人、收藏。原价,现优惠只要89,非常划算。有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商品横幅购买。
《史记》全六册文白对照全注全译精选¥9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读《史记》,学处世、长知识。
图片来源:《楚汉传奇》
文中如有不足,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