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司马迁写史记前经历了什么

先说说汉武帝刘彻,刘彻是个伟大的君主,从他年轻时接手帝业,开始放弃原来的黄老无为政策,开始有资本、有精力雄视天下,开疆拓土。也是他合该得时,上天在赐予他良机的同时,赐予他良将,卫青、霍去病、李广、赵破奴,赵充国等等,都是抗击匈奴的名将。公元前年,16岁的刘彻继位,几年之后,二十岁的汉武帝开始亲政,于公元前年开始了对匈奴的战争。一路旗开得胜,不断开疆拓土。公元前年设立酒泉郡,武威郡,公元前年设立张掖郡,公元前88年设立敦煌郡。这就是有名的河西四郡,加上敦煌以西的阳关和玉门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打通了与西方的联系,丝绸之路从此兴起。人事有盛有衰,万物阴阳其时。公元前年李广去世,公元前年年仅23岁的霍去病病逝,公元前年大将卫青病逝,而公元前年,赵破奴攻打时匈奴全军覆没,直到公元前年,赵破奴与其子赵安国从匈奴逃回汉朝。事件发生此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9年。这一年,汉武帝刘彻58岁,在位第41年。其时,刘彻手下的大将还有李广利(他是刘彻宠妃之兄)、赵充国、李陵(李广之孙)等等,军队士气尚盛,然征伐多年,底子渐空。这一年,刘彻派李广利、赵充国攻打匈奴,无所得而还。而原先派作此战运输官而不愿出征的李陵,此时却开始率五千步兵出征,正好遇上八万匈奴兵,苦战8天8夜,战败被围,投降匈奴。消息传回,刘彻大怒,转问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司马迁是个史官,记录和反映历史的。官级不大,但有个好处,就是人在皇帝身边,熟悉掌握国家大事。李陵兵败投敌,担心皇帝迁怒于李陵家人的司马迁,非常急切地说了下面这段话,说“李陵事亲极孝,与朋友讲信义,也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有国士之风。如今举事一不成,那些边上的人就看笑话。而且李陵兵不满五千,抵争死敌,即使古名将也不过如此。他的投敌不死,应该是想将来回报我们大汉朝。”就是这段话,差点要了司马迁的命。皇帝认为司马迁“诬罔李广利,为陵游说,下迁腐刑”。这里要细说一下,所谓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汉朝的律法,要么交钱免死。当时赎金已提到50万。司马迁家里困难,交不起那么多钱。要么接受宫刑。司马迁后来在《报任安书》中反复说自己没有选择死而耻辱地接受宫刑的原因,“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刘彻是个伟大的君主,很快,武帝悔悟到李陵是无救援所致,说李陵出塞之时,本来诏令强弩都尉接应,没有接应才使得李陵全军覆没。于是派使者慰问赏赐了李陵的残部。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是个人才,出狱以后的司马迁升任中书令,在外人眼里位高职尊,追随汉武帝左右,开始写《史记》: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成就了千古《史记》。(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