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司马迁的《史记》,在孝景本纪的开篇第一段时,心生一股寒意,原文摘录如下: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还是司马迁,在《史记·外戚世家》关于窦太后又是这样写道:
(窦姬)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图片来源互联网看到没,孝文的三个儿子变成四个了!一般来说,史家在涉及帝王本纪和王侯世家这样严肃的史料,是丝毫不敢大意的,那么司马迁是不是故意犯错的呢?很有可能,本来孝景继位机会不大,毕竟,他前面有四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母亲还是王后,但这个王后,史书里没有其它记录,连名字都没留下。交代一下背景,早先吕后派遣宫女当礼物送给各王侯,其实是当耳目来监控他们,这个窦太后就是送给代王刘恒的其中一位宫女,隐藏的魔鬼细节是:在代王被拥立为帝的这短短几个月内,因为政治原因,原王后和她四个儿子先后被病死,在宫廷斗争的血雨腥风中,失败者没有隐入尘烟,还在角落里若隐若现,这还得拜太史公所赐。
这一细节,奉旨编写《汉书》的班固没敢再提。但太史公是何等人物,他运笔如刀,惜墨如金,敢于将本朝的政治敌人项羽,作为帝王本纪来写,置于高祖刘邦本纪之前,这种秉笔直书的气魄是史官难能可贵的地方。司马迁没有班固的政治顾忌,一面是出于尊重事实的史官职业修养;一面是发自人性深处的恻隐之心吧。虽然看似简略,语焉不详,但在孝景本纪的开头就埋下伏笔,即便是寥寥几句也非同小可,不过因为是帝王的本纪司马迁还有所克制,到了窦太后一文中毫不客气地重新描述得更加翔实,而后者更接近真相,这样一种眼球的聚焦效应,让后人更加有兴趣深入研究。也暗示着宫廷政治斗争的冷酷与残忍,史记之所以好看,正是有许多有血有肉的细节隐含其中吧。
说句题外话,中国历史上这样敬业的史官很多,这就是中国史往往被称为信史的缘由。比如春秋时期齐国的太史兄弟,为仍坚持“崔杼弑其君”的记载,前后都被崔杼杀了,直到史兄弟的四弟仍不屈服,让崔杼不得不扔下屠刀。董狐在史书上写了一句“赵盾弑其君”从而名扬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