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是流传在初高中生中间的段子,对于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是“第一怕”。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四大内容,听和说对于绝大多数人学生来说丝毫不是问题,然而阅读和写作对于许多初高中在校生来说却不那么简单。要想学好语文,就一定要学好如何阅读和写作,而作为一个传承千年的语言,当代语文与古代汉语有着紧密的关联,只有熟练地掌握古代汉语,才能顺利提高文言文阅读,以及现代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随着高考的改革,语文也变得日益重要。从年9月起,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迎来改革后的语文教科书,这是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改革。语文教材第七次“大换血”,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文言文比例大幅飙升。小学一年级首次加入古诗文,1-6年级一共要学习的古诗文有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与原人教版教材比,增幅达到80%左右。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也相应的增加了分量。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是教育政策的变革,文言文的学习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如何才能学好文言文呢?一、文言文是什么?学好文言文的第一步,是要弄清楚什么是文言文。一言以蔽之,文言文就是古代汉语,也就是说,它是一种不同于现代的汉语语言,但现代汉语脱胎于它。在今天,说话和写作是两回事,也就是说,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存在一定差距,而古人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是不同的,古人聊天可能跟我们今天没有太大区别,但是他们写作的用词和句式却跟今天的书面语言差别很大。所以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文言文只不过是古人的书面语,而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在古人留下的书面语上进行学习、挖掘知识。二、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有人会问,既然文言文与现代书面语言不同,我们今天也基本用不到,为啥教育部如此重视文言文,学生还一定要学它呢?其实,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校中的考试,有许多学校之外的功用在文言文上。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很多内容都是用文言文来写的,我们只有将文言文学好,才能读懂古人的智慧,为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服务。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在学习古人的智慧的同时,我们可以不断认识自我,认识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在文言文中,有太多优秀的篇章可以让我们陶冶情操、丰富自我,比如《论语》教会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道德经》教会我们学会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孙子兵法》教会我们军事哲学,《战国策》教会我们大国之间纵横捭阖的外交策略,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带我们领略文章的论证方法,更有唐诗、宋词、元曲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我们观察世界、认识事物的审美情趣。再往功利一点说,文言文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至关重要,文言文中既包含着必要的文字知识,同时文言文篇章在小学、初中、高中课本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学好文言文不仅有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还可以提高现代文阅读以及写作水平。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论家梁启超,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文言文,后来终于成为中国近代史最有名的政论家,他的文章纵横捭阖雷霆万钧。据说,梁启超三十多岁时,还能背诵《史记》里的大部分文章,足见其儿时用功之效。所以说,学习文言文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越早学习文言文对孩子的语文成绩提高作用越大,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在小学一二年级背诵过的唐诗直到我们年龄很大了依旧张口就来,从头背到尾也不会卡壳,但是我们初中、高中背诵过的古诗文,现在虽然记得,但已经是只言片语,全篇背诵已成问题。因此有人打了一个比喻,少年背诵如在石头上刻字,青年背诵如在木头上刻字,老年背诵如在沙子上刻字。但是也不尽然,只要我们掌握方法,学会、学好文言文绝对不是难事,而如若想要全篇背诵,只要定期复习就能铭记在心。三、学好文言文的4大原则1、平常心态许多人害怕文言文,还没有开始学习,就已经吓破胆了,事实上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现代汉语与文言文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很多词语意思、句式用法都是一样的,完全没有必要去怕它,更不要产生抵触的心理。我们中国人学习文言文,这就像英国人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一样,都是同样的母语,只是时代不同,语言稍有变化,需要我们去重新理解,只要掌握了具体的套路和方法,可以很轻松的学好它。2、简洁意识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洁明了,古人特别是史官经常要对当时的事件进行较为详细的记载,由于时代所限,书写工具不如现代社会发达,古人经常用一个字或者几个字来记载一件事,既将事件记载下来,又将态度表露无遗,同时还节省了书写材料,可谓一举多得。春秋时期,一次郑国发生叛乱,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起兵造反,郑庄公派兵镇压,而史书只用了“郑伯克段于鄢”6个字记载这一事件。“郑伯”指的就是郑庄公,“克”就是打败的意思,“段”指的是共叔段,“于鄢”指的是最终战争发生的地点。史官用6个字记载了这件事,以春秋笔法对郑庄公进行了贬损,因为他作为国君没有履行好作为兄长的责任,并且引诱弟弟暴乱,最终将弟弟除掉,虽然获胜但属于不义之战。所以说,文言文足够简介,字字精准且恰到好处。3、洞察省略文言文中会经常出现省略语句,省略不仅包括偶尔同一句中会省略掉主语或者宾语,还包括整个大段会用同一个主语的情况。有的时候,我们在读一篇传记的时候,会发现动词前面没有主语,不知道是谁打了谁,谁是主动方,谁是被动方,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回过头去看,在好几个句子前去找那个主语。比如说,文章开头说,皇帝如何如何,中间夹杂着大臣如何如何,后面又说“颁布诏令”,但是这个主语就是皇帝,而不是后面出现的大臣。很多学生读不懂文言文的一大原因就是找不到主语,不能理解谁对谁干了什么,因此把握住省略的原则,读懂文言文事半功倍。4、审美视角很多人都说中国的书法美、中国的语言美,文言文自然不会例外。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知名的文学家写了许多优美的篇章,上至先秦,下至唐宋,不胜枚举。《诗经》是中华文化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是中华文化浪漫主义的源头,直到今天很多家长给孩子取名字都要到《诗经》《楚辞》中去寻找饱含美好意蕴的词语。鲁迅先生说,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进行了高度赞赏,而李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杜甫是写实的现实主义,一个诗仙、一个诗圣。文言文写作史中有太多耀眼的明星,他们的作品集文学艺术、审美价值于一体,我们学习文言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学习古人的审美。四、学好文言文的5大方法1、掌握固定句式在把握了文言文的学习原则之后,我们需要掌握学习文言文最核心的几个方法,学会这些方法可以一通百通,任何一篇文言文在这些方法之下都可以被“破解”。文言文的句式尽管与现代汉语相似,但很多地方与现代汉语稍有不同。具体有以下几种句式:(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会说“你吃饭了吗?”“吃”是动词,“饭”是宾语。宾语前置之后就是“你饭吃了吗?”古人使用宾语前置的方式,是为了更加强调前置的宾语。再比如,《史记》的鸿门宴中有一句话,“大王来何操?”按现代汉语应该是“大王来操何?”意思是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文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举个例子,我们夸一个人的长得好看,会说“帅哥、美女”,而定语后置就是“哥帅、女美”。再比如,《五人墓碑记》中“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字本来应该放在“四海”的前面做形容词,却后置了,也是为了强调。(3)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举个例子,《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句话是“具告以事”,现代汉语语序应该是“以事具告”,以这件事告诉给某某人。非常类似于今天的“用事实说话”,如果换成文言文就会变成“说话用事实”,这是状语后置做补语。(4)主谓倒装。主谓倒装的情况比较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例如,在《列子·愚公移山》中有一句话:“甚矣,汝之不惠”,意思是你太不聪明了,也是为了表示强调。2、牢记介词意思文言文中,有实词和虚词之分,实词就是有实际意义的词,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虚词指的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这类词主要以介词为主,以下是几类主要的介词和它们的意义。(1)而:表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修饰、因果关系。(2)何:什么;怎么样;哪里;多么;为什么;怎么。(3)若:如同,像.(4)乎:表疑问;相当于“吗”;表感叹;表祈使或命令,相当于“啊”“呀”。(5)其:他(的),她(的),它(的);其中;难道;怎么。常见的虚词还有:所、乃、也、则、以、者、因、之、为、于、兮、焉、与、莫等。3、分辨专有名词专有名词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它的范围比较大,包括特定的时间(开元、洪武、永乐、嘉靖、康熙)、地点(包括具体的江、河、湖泊等,古代汉语中“河”特指黄河)、官职(司马、司空、洗马、御史中丞、尚书令)等,这些专有名词不需要翻译,在读文言文的时候只需了解即可。所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就可以相对容易地理解这些专有名词,也有利于整体文言文的理解。4、推断词语属性在了解了文言文中基本的句式、词语性质之后,还会经常碰到一些没有见过的词语,这些词语在文中是否会影响整体的阅读理解效果呢?实际上,文言文中的名词、动词有一些是相对固定的,比如说有一批词语是表示官职升迁的,有一批词语是表示官职降低的,记住它们的意思对理解文言文事半功倍。学习完这些常用的词语和搭配,文言文中就再无他物,凭借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调动笔者讲到的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理解好每一篇文言文都不是难事。5、精读泛读结合事实上,学习文言文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大量的接触古人的作品,才能正真在文言文的世界游刃有余。那么,文言文的作品浩如烟海,如何去掌握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变化各异的文言文呢?人们常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但又常说“万变不离其宗”,文言文在不同历史时期确实稍有不同,但是不必害怕,只要掌握了笔者的方法,文言文阅读就会一通百通。如果读者是学生,建议大家可以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历史著作,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精读总结词语、句式的普遍用法,以泛读培养文言文阅读兴趣,增强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自己的逻辑和审美水平。这里建议大家精读《史记》,既可以提升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又可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泛读内容可以在二十四史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朝代,把它的历史大概读完,可以是不求甚解的方式,获得真实的历史。由于《史记》是二十四史之宗,历代史书水平都在《史记》之下,所以笔者强烈建议一定要好好读一读《史记》原著。兴趣是第一位的老师,如果对文言文感兴趣,建议大家多读多看,一定会在发现新世界的同时有更大的提升;如果单纯是为了提高文言文阅读和语文阅读及写作能力,也希望遵循笔者的建议,相信语文水平及综合素养定会日渐精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