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史记,阅尽中华三千年

NO.-史記韓城風追司馬

图文

趙客

12月7日星期六

▲一条短视频,感受司马迁祠墓之形胜

时隔两年,再到韩城,目的地很明确——司马迁祠墓。在韩城人口中,它有一个更加简练的名字——司马庙。

登顶用砖石筑于高台上的司马庙,院内古木参天,阳光普照。凭高俯瞰,只见司马迁祠墓西枕梁山之岗,自地面起,石桥、牌坊、山门、献殿、寝殿、墓冢等层递而上,依崖就势修筑。极目远眺,京昆高速芝川大桥横亘眼前,桥下是悠悠黄河,河岸边黄土崖顶竖着“史記韓城”“風追司馬”八个大字。

遥远的汉武帝时代,至今已超过两千年。两千多个寒暑里,高卧、长眠于此的太史公,看尽了朝代的更替与兴亡。念及此,不禁感叹历史之伟大、圣人之伟岸。

巨石铺就的司马古道,历经千余年风吹、日晒、雨淋以及无数仰慕者、攀登者的拜祭和驻足停留,早已变得凹凸不平。而我,不过是千百万仰慕者中的一人。

司马迁墓由青砖裹砌,呈圆型,单从外形看,便能判断出它修建于蒙古人统治的元朝时期。墓壁周围嵌有砖雕八卦及花卉图案,墓顶有古柏一株,树分五枝,犹如巨大的手掌,为墓冢遮挡日晒雨淋。又好似飞舞的蟠龙,昭示着太史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壮志豪情。

墓前,树有一块墓碑,隶书刻着“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代乾隆时期陕西巡抚毕沅题书。在我看来,毕前辈算得上是陕西文物保护第一人。

学生时代,多数人与太史公的关系,用李后主的「剪不断、理还乱」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但凡出自太史公的手笔,如《将相和》《鸿门宴》《陈涉世家》《报任安书》……必然跳不过「熟读并背诵全文」的「温馨提示」。

那天,他来到新丰鸿门,亲身感受鸿门宴席上,刘邦、项羽两大势力剑拔弩张的气氛;那天,他走进新丰一个巷子,来到农民身边,聆听刘邦为父亲修建新「丰邑」的逸闻趣事;那天,他只身前往临潼戏河之畔,踏上秦末农民军将领周文与秦将章邯大战的战场;那天,他渡过渭水,去往秦国旧都栎阳,解锁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崛起的密码。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太史公的身体力行,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前方的路。而我,恰好与三两个好友,在路上。

客行漫記

原创不易,且看且打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