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是武王同宗(文王庶长子)召公奭的封国。《史记》载,“十一年,伐纣,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北燕。”可见,召公地位与周公一般高,将其封在北燕,是赋予其镇守王朝北大门的重任。
燕国国祚长达八百二十二年,是最后一个灭亡的姬性诸侯国。然而,无论是司马迁的《史记》,还是其他史书,对燕国的记述都模糊不清。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史记》中为燕侯列传“自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无谥无名,中间多年为空白,司马迁竟然不着一字。
而自燕惠侯(前年-前年)到第二十五任燕国君主燕懿公(?—前年),有谥无名,中间近00年君主事迹记述寥寥数语,仅“庄公二十七年,山戎来侵我,齐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而还。燕君送齐桓公出境,桓公因割燕君所至地予燕,使燕共贡天子,如成周时职;使燕复修召公之法。”
也就是说,在春秋以后,燕国才进入史官的记述。如此反常,使得有学者认为燕国根本就不存在,燕国应为山戎所建。直到近年考古发现才平息此说。年,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考古发现了“西周克盉”,又称“太保盉”。其铭文翻译为:王说,“太保!我们盟誓,享用了美酒,你侍奉君王,我以大封回报你的侍奉。我命克在燕地为侯,赐予他羌、毚、虘、驭、微等族,你参与国家的统御。”克来燕地,建社稷,置官吏。特此作宝尊以记。
“王”为武王,“太保”为召公姬奭,“克”为其子姬克。
。那么,这中间多年的历史究竟被谁抹得干干净净?
有一说,是召公奭长寿,活了岁。此属无稽之谈。
另一说,是秦始皇焚书所致。理由是始皇痛恨燕国派荆轲行刺,故烧尽燕国史书。此说也不可信,因为即便是烧了燕国的史书,其他各国的史书中应该有所记载。
君学者提出新说,此为清乾隆编《四库全书》所删。
此事要从“山戎”说起。
武王封召公儿子克于燕,如同封周公儿子伯禽于鲁一样,周公、召公皆有封国,只是要留他们在朝辅佐,所以克代召公上任。燕是周朝的北大门,防守的主要是山戎、东胡等族。
山戎的势力在燕山一带,以狩猎和放牧为主。据范文澜《中国通史》记载,除齐桓公助燕伐戎外,从春秋鲁隐公元年到僖公三十三年,共86年,戎伐曹、伐郑、伐齐各一次,伐周二次,齐伐戎三次,鲁伐戎一次,中原不少国家都曾与燕国一起御击山戎。到春秋末期,山戎被燕国灭掉,后被并入东胡。
到了战国时期燕昭王(公元前5-公元前年)时期,燕国大将秦开率军大破东胡,“东胡却千余里”,最远打到了商人后裔箕子建立的朝鲜之汉城(今首尔),新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修筑燕长城。此战,燕国为华夏开疆拓土,在幅员上一跃超过赵、齐、魏,仅次于秦、楚两国,在列国中位居第三。
两千年后,满人统治中国。而满人的祖先就是被燕国挤压到东北的山戎人和东胡人。乾隆当政时,派和坤和纪晓岚主持编修《钦定四库全书》,由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
然而,乾隆修书的目的,在于进行文字清洗,凡是认为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全都予以删除。
鲁迅先生对此无比痛愤:“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清朝不惟自掩其凶残,还要替金人来掩饰他们的凶残。即此数条,已可见‘贼’‘虏’‘犬羊’是讳的;说金人的淫掠是讳的;‘夷狄’当然要讳,但也不许看见‘中国’两个字。我以为这之后,则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