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到底是不是项羽烧的?他到底冤不冤?为什么说项羽纵火三月?
杜牧的《阿房宫赋》用华丽的言语描述阿房宫的盛景: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複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不免有些夸张。
据《史记》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大概五百步,南北约十丈,可以坐上万人。
秦代的一步大概就是六尺,所以阿房宫东西宽大概米,南北长大约米,占地8万平方米。
果然,是一座规模宏大工程,想想也知道建成的阿房宫有多奢华。
也是因为工程巨大,所以秦始皇只建成了前殿。
后面是秦二世胡亥修建的。
根据记载描述,阿房宫有多座殿堂,殿堂内金碧辉煌,美女如云。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将这座奢华的宫殿命名为“阿房宫”呢?
其实史上有好多说法。
挑个有趣又八卦的说说吧。
相传嬴政在赵国为人质的时候,深深地爱上了一个赵国的姑娘,她的名字就叫阿房。
嬴政即位后,朝政大全一直都掌握在吕不韦手里。
他不能如愿娶美丽的姑娘阿房。所以为了怀念她,不惜动用大量钱财和人力,建造了极尽奢华的阿房宫。
阿房宫有多宏伟壮观我们都不曾见识过,因为它的真容我们都没见到过。
只在历史记载和一些文献上才知道有阿房宫的存在。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到中国,认定秦代阿房宫遗址的建筑规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历史建筑中名列第一名,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有着“天下第一宫”美名的阿房宫引后代人们的向往和憧憬。
然而这座华丽又神秘的宫殿却没有留下她的倾世容颜。
后人们都觉得很惋惜,所以,索性将所有的愤怒都投向“纵火三月”的项羽。
然而,项羽真的是火烧阿房宫的凶手吗?
项羽火烧阿房宫其实是个天大的冤案,比窦娥还冤。
年以来,中国考古队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通过考察,考古队提出,规划修建的阿房宫有两大建筑群,一是阿房宫前殿建筑群,就是杜牧诗里描述的可以容纳万人的宫。
二是“上天台”建筑群,它的遗址破坏非常严重。
其实,阿房宫在秦朝时代并没有建造完整,最多也只建成了前殿。
可以说是个“烂尾楼”工程。
根据对现在还残有的建筑研究,专家发现阿房宫其实并没有烧毁的迹象。
因为遗址范围内只发现了极少数的红烧土。
如果项羽真的火烧阿房宫三个月,那么应该遍地都是红烧土才对,此外还应留有大量的草木灰。
所以,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无巧不成书,在秦代咸阳宫的遗址中却发现大量的红烧土迹象。
根据史记中记载的“烧秦宫室”,专家们就推断出,项羽所烧的其实是咸阳的宫殿,并不是阿房宫。
有人问,项羽既然烧了咸阳宫,那阿房宫当然也回一并烧了。
那为什么说阿房宫能幸免于项羽的烧杀掠抢呢?
可能是因为阿房宫在当时并没有完全建成,面对本就残破不堪的宫殿,项羽也就不需要多此一举再烧它一把火了。
为什么后人都认为阿房宫就是项羽烧的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项羽一生刚愎自用,意气用事。致使他用人不善,大意轻敌。失去民心。人们更愿意相信是项羽烧的而已。
汉王刘邦在文臣武将的协助下,经过大小战役,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公元前年,刘邦率部队将项羽困在垓下。
项羽与爱妾虞姬别离,带着一小队人马连夜突围。
被追至乌江河畔,项羽走投无路,又自知无颜过江去见江东父老,于是绝望地拔剑自刎。
从而上演了一幕令无数人为之叹息的英雄悲剧。
其实阿房宫是“自然消亡”的。
随着秦朝的覆灭,刚建成一半的阿房宫就逐渐荒废了。
到了汉代后,阿房宫原址被改称为“阿城”。
由于“阿城”地理位置优越,汉皇室将它列入上林苑宫殿建筑的修建范围。
汉代以后,阿房宫遗址因为地势高就常来用于驻军。
宋代以后,它便被夷为平地,改为农田了。
所以,阿房宫自始至终都是我们心中一座“想象中的宫殿”,从未建成过,因此也就不存在被毁。
两千多年来,人们之所以将火烧阿房宫的帐记在项羽头上,其实还是有原因的。
一是对《史记.项羽本纪》的理解错误,原文的确写的是“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但是并没有说出烧的到底是哪座宫殿。
由于阿房宫的确奢华,再加之它的地位与影响力,后人就想当然地认为秦宫室说的就是阿房宫了。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明确记载了项羽“遂屠咸阳,烧其宫室”,从此不难看出“其”指的其实是咸阳,并不是阿房宫,所以项羽烧的根本就不是阿房宫。
第二个原因就是唐代诗人杜牧所做《阿房宫赋》用大量的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述阿房宫的宏伟,显然,这并不能作为推判历史的依据。
其实,项羽的刚愎自用、意气用事就是他被世人误解的感情基础。
在率军征战的过程中,项羽屠城、活埋、烧杀的实例屡见不鲜,进入咸阳后还是一贯的作风。
火烧阿房宫的确是符合项羽的性格特征,所以也就莫怪世人冤枉了项羽两千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