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艺术史上,有很多的艺术家流芳千古,一般来说,备受世人景仰的艺术家们一般是德艺双馨的人,而且在我国,十分将就学艺先学德,所以许许多多的人空有一身才华,但是自身的品德并不怎样,也会遭到世人的唾弃,他们认为有才无德的人不能称为艺术家。
在无锡,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二胡拉的极好,并且有极高的创作天赋,可是他的德行却不能允许别人尊称他为艺术家。他就是瞎子阿炳,一个二胡技艺十分精湛的男人,可是他却没有享受到世人给他的鲜花和掌声就郁郁而终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二泉映月》的作者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无锡的一场音乐大厅里坐满了人,人们都在屏息等待着一个老人出场。这个老年演奏的乐曲叫做《二泉映月》,演奏这个曲子正是创作者本人--阿炳。彼时的他已经垂垂老矣,两只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只是拨弄琴弦的手还很灵活。
普通人沉醉在阿炳的演奏之中,他的《二泉映月》催人泪下,十分的让人揪心。仿佛这首曲子就像是诉说了阿炳的一生,是他反对命运,不甘现实的写照。懂得二胡的人也从这场演奏里听出来不一样的感觉,那就是阿炳真的老了,这次的演奏耗费了他毕生的心力。
即使阿炳老了,他也不能否认自己在无锡这个地方的风评不太好,毕竟在建国之前,他曾经有过一段荒唐的岁月。可是谁没有年少轻狂过呢?《二泉映月》是他平生的得意之作,这首曲子包含的音乐价值不似普通作品,但是他知道自己是没办法让大家觉得他是一个艺术家了。
学艺先学德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阿炳不知道,或者说是没人告诉过他,谁让他从小就过着孤儿一样的生活呢?之后受到了生活的磨炼,他才渐渐地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为时已晚了,他并不是大家心中敬仰的音乐大师,他只是瞎子阿炳。
二、阿炳不幸的童年都说民国是一个荒唐且美好的时代,但是很多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民国时期才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狱。在那个时候,军阀之间相互混战,道路上饿殍遍野,大烟馆、青楼馆是最挣钱的产业。穷苦人一年也吃不上个饱饭,孩子们在街头流浪。
阿炳之人生和音乐,犹如牛粪之于鲜花,近人羡于鲜花之美,却恶于牛粪之臭,实乃见象忘本。阿炳也是流浪的一员,好在不久之后他家族里的亲戚将他接去照管了一阵子。其实阿炳是有父母的,谁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自打母亲将他生出来,他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所以每次看到母亲劳心劳力操持家务的时候,他打心底里恨自己的生父。他恨父亲为什么不来找自己和母亲,又恨自己为什么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在阴暗的环境下,阿炳长大了。但是好景不长,母亲去世了。
母亲是得了痨病,因为没钱医治,所以活活耗死了自己的生命,母亲临走之前告诉他去找父亲,阿炳大为震惊,原来那所谓的父亲真的还在人世。年幼的阿炳冲上街头,可是他举目无亲,不知道该去往哪里,于是他就流浪了一阵子。
后来,好心的道士将他接回了道观。在那里,阿炳看到了道士的救赎之心,也感受到了世间的温情。后来,为了培养阿炳,道士们经常会叫他读书识字,还会教他拉二胡。救他回家的道士在阿炳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是他日日照顾着阿炳。
三、惨淡的后半生阿炳对读书识字没有什么兴趣,反而是对音乐有这很高的天赋,尤其是二胡,他一上手就十分熟练的拨弄琴弦。道士们都倍感震惊,居然还有这么天赋异禀的孩子。于是,那个救他的道士更是十分精通二胡,就日日教阿炳拉二胡。
日久天长,两个人培养了身后的师生情。但是晴天霹雳砸在了阿炳的头上,他意外得知,自己是一个见不得光的孩子,自己的父亲骗了无知少女生下了自己,但是害怕众人口诛笔伐又负心离去。而且,这句话就是救他的那个道士留给他的,因为他就是阿炳的父亲。
这戏剧性的转折令阿炳猝不及防,他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飞也似的逃走了。流落到了社会上的阿炳如同行尸走肉一样,他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反而是逃进了大烟馆里。在烟雾缭绕中,阿炳迷失了自己,放下了二胡,也放下了那些让他厌恶的人。
民国时期的社会很乱,大烟馆和娼妓馆简直是并立存在。在结交了很多的“朋友”之后,阿炳感到了生活的“美好”,因为那些朋友会拉着他一起去青楼里寻欢作乐。在阿炳的世界里,艺术和音乐早就被他抛诸脑后,享受当下的快乐是他的第一要务。
短暂而又极度的快乐可是要付出代价的,阿炳在青楼里染上了梅毒,这种病在当时不能根治,所以他瞎了双眼。在大烟馆的烟雾中,他扔进去万贯家财,后来,道观里也不收留他,他真的开始了自己的流浪人生,一直在街头卖艺换取生计的费用,他的存在是无锡的一个景点。
四、总结后来,全国解放了,阿炳也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万年的他偶尔还会教自己家旁边的孩子拉二胡,他的身边还有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早年丧夫,和阿炳两个人惺惺相惜,互相照应。那时候阿炳重新捡起来自己的二胡,继续在街头拉着。
一曲二胡哭断肠,凄婉的音乐生仿佛道尽了这个穷苦人的一生。在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像他一样活在世界的边缘,饱尝着社会的人情冷暖。好歹阿炳还有音乐为伴,大部分都是穷苦一生也籍籍无名,在世间忙忙碌碌,如此罢了。
: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