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美妮
(《鸿门宴》中的项羽和虞姬)王美妮,女,陕西人,中学语文教师。喜欢文字的温度与灵性,借文字追寻生活的诗意与远方。
历史从未否认,项羽是一个英雄。
“千兵易得,一将难求”,项羽本人首先是一员猛将。《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吴中当地的年轻人都很惧怕他。
(项羽)(一)战场上的项羽会有怎样的风采呢?
项羽在垓下被诸侯军层层包围时,四面皆楚歌。项羽于是引兵突围,到东城时,仅剩二十八名随从,而追赶的汉军则有几千人。项羽自料难以逃出,于是决定为手下士兵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且要三次战胜敌军,以此来证明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上天要灭亡他,绝不是作战的过错。
且看项羽这三次行动如何。
第一次,项王对骑兵们说:“吾为公取彼一将。”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这“一将”可谓斩得轻轻松松,易如反掌。
第二次,汉军骑兵将领赤泉侯杨喜,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羽瞪大眼睛呵斥了赤泉侯一下,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
第三次,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项羽再次骑马冲了出去,又手起刀落,斩杀了汉军一名都尉,杀了上百个汉兵。三战三捷之后,项羽聚拢手下的骑兵检查人数,结果仅仅损失了两个人。
(《楚汉传奇》中的项羽)在双方兵力悬殊,身陷重重包围,敌军紧追不舍的危机情况下,项羽临危不惧,三次行动,每一次都能给敌军有效的打击,没有丝毫兵败的绝望。汉将赤泉侯的慌乱与汉军面对项羽的恐惧退避,强烈的反衬出项羽以一敌百,骁勇善战的英雄神勇。
这就是项羽。
楚秦巨鹿之战,堪称体现项羽杰出军事指挥才能的经典战例,在项羽短暂的一生中,该次战役算是一座辉煌山峰,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下了作战的精彩过程,并由此产生了成语“破釜沉舟”。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这一仗,楚军战士置之死地而后生,个个决一死战,威风凛凛,所向披靡。项羽的精心策划,极大地激发了战士的求生欲,使军队爆发出强大的作战力,大败秦军,援救了钜鹿,也奠定了项羽在诸侯军当中无人能及的威望与地位。
秦末大乱,群雄逐鹿,项羽以一己之力起步,无背景,无兵力,然而只三年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自号为“霸王”。而秦朝的统一,从秦孝公算起,五代人用了上百年的时间,才缔造出统一天下的大秦帝国。所以司马迁说,近古以来像项羽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平定天下,非凡人所为,唯英雄所创。
如此看来,项羽个人“力能拔山”,领兵打仗所向披靡,统一天下似乎也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项羽回顾自己起兵经历时感慨地说:我起兵八年,亲身参加七十多次战斗,抵抗我的人都被打败,打击我的人都臣服于我,未曾战败过,然后才霸有天下。
项羽,的确是一位英雄!
(《鸿门宴》中的项羽和虞姬)(二)项羽兵败原因到底是天命还是人事?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有席卷包举之势,然而起兵三年夺取的天下,缘何五年之后兵败刘邦,最终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的下场呢?
项羽垓下被围时,曾把自身的失败归咎于天意,他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而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项羽兵败原因到底是天命还是人事?
韩信在与刘邦的对话中,对项羽有这样一段评价。
韩信说:“大王(刘邦)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
刘邦沉默了好长时间,说:“不如项王。”
(《楚汉传奇》中的刘邦)韩信拜了两拜,赞成地说:“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呀。然而,我曾经侍奉过他,请让我说说项王的为人吧。项王震怒咆哮时,吓得千百人不敢稍动,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封进爵时,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给人,这就是所说的妇人的仁慈啊。项王即使是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但他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又违背了义帝的约定,将自己的亲信分封为王,诸侯们愤愤不平。诸侯们看到项王把义帝迁移到江南僻远的地方,也都回去驱逐自己的国君,占据了好的地方自立为王。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就能战胜项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汉传奇》中的韩信)高祖刘邦曾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嫉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萧何)司马迁认为,项羽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项羽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史记项羽本纪》)
韩信、刘邦、司马迁三人对项羽的臧否基本一致:项羽只逞个人之能,不善用人,不能发挥人才优势;项羽不能大方地封赏有功的臣子,导致众叛亲离;项羽没有好眼光,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形,定都彭城;项羽性情残暴,恣意破坏,失去民心。
由此可见,项羽的失败,并非“天命”,而是“人事”!
(《楚汉传奇》中的项羽和虞姬)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