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出彩河南人王立群白首穷史通

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文选》学国际研究会副会长,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教书育人几十年,可谓著作等身,荣誉无数。

年9月7日,王立群获得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突出贡献教育人物”,对于获得的荣誉,他谦逊地说,“这是省委、省政府对于我个人这些年做的文化普及工作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我今后继续努力的一个方向,今后会继续做下去。”

不改初心经典飞入百姓家

在级河南大学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王立群送给新生四个字:持久专注,提醒大家治学从一个新手到一个专家的距离,实际上就是这四个字的距离。

在学生眼中,王立群先生就是“持久”“专注”的注脚。他教过小学、初中、高中,直到34岁才考上研究生,之后也教过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年,王立群通过海选一路过关斩将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凭借风趣幽默又不失学术含量的“王氏风格”征服观众,红遍全国。

再后来,他当上了博士生导师。“我是《百家讲坛》唯一一个小、中、高、本、硕、博都教过的人。”笑谈背后,可以想见他曾有过多少付出。

正是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蜗牛”精神,让他成为兼具学术品位与大众情怀的“大牛”。王立群对这个称呼一笑置之,他说,“大牛”也好,蜗牛也好,总是强调一种韧性,人一定不要过得太舒坦,要经历痛苦的磨炼,最终才能学有所成。

把学问做好不易,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让大众共享学术成果更不易。王立群谦称“自己笨”,爱下笨功夫。他认为把枯燥的文言文讲得明白晓畅,老百姓爱听,是做学问的依归。无论是著述还是讲座,首先要尊重读者、听众,要把他们放到心上,时时刻刻想到自己讲的东西,能够让听众听得懂;其次要对自己讲解的内容有非常透彻的了解,然后融会贯通,转化成老百姓的语言,让大家一听就明白。

王立群曾经在录制讲解《史记》关于“汉匈作战”时,讲到汉武帝决定对匈奴用兵时,当时有两派——主战派和主和派,主和派认为匈奴打仗以骑兵为主,在茫茫大草原上很不容易找到他们。他们的观点在原文中是很长的一大段记录,如果按照原文去讲,听众可能会听不懂。王立群概括了三句话:“找不到”“打不赢”“划不着”,九个字,所有的观众听一遍全记住了。

改变《中国文学史》写法的河南第一人

王立群在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讲解令其名声大噪。其实,《史记》研究只是他研究领域的一个方面。他还研究古代游记,著作《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被誉为“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第一部研究山水游记文体的通论之作,他也因此被誉为是改变《中国文学史》写法的河南第一人。

在中国古代山水文学的研究中,关于山水诗的起源,不少文章多有论列,而关于山水散文的孕育发展,至今还知之甚少,且线索晦明。不少文学史家在谈及早期山水散文之时,唯一提及的只是北魏郦道元和他的《水经注》,而对《水经注》中山水散文的来源似乎都认为无须再做考察了。对郦氏其人和魏晋南北朝史稍有研究的学人,都清楚地知道,由于南北分裂,郦道元一生并未涉足江南。

王立群发现疑点,他认为,第一,郦道元是北魏人,是北方人,一辈子没去过南方,他怎么能把南方的三峡景色写得那么好?第二,唐宋类书中明确记载,郦道元写这些内容都保存在东晋和南朝刘宋时期地方志的著作中,后来收集到类书中。

“郦道元实际上是借鉴了别人的观点,把地方志中写山水的散文荟萃到一起,写进他的《水经注》中间了。”王立群率先提出了中国山水散文发端于晋宋地记,并由此影响了唐代山水游记的诞生。

年王立群在《文学遗产》第一期上发表《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一文,文章发表后,引起学界很大的震动。后来学术界的很多文学史从此就改变了提法,北京大学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在文学史中间晋宋山水散文的起源部分,就引用了王立群的观点。后来全国的文学史,都引用此观点。

倾力《文选》汇校汇注让经典薪火相传

今年王立群已74岁高龄,目前担任着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文选汇校汇注》的首席专家,他说眼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文选》汇校汇注。

南朝萧梁时期昭明太子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按文体分类,收录了从先秦到梁代之间多篇优秀的作品,然而,在传世过程中,多种因素造成《文选》版本、注释芜杂。

有专家表示,通过学者对各种文本、注释、校勘的系统研究,将进一步厘清版本系统,恢复典籍的原貌。由王立群主持的“《文选》汇校汇注”走在学术研究的前沿,由他带领的团队从屈原一直收集到齐梁时期,并把各种国内、韩国、日本收藏的版本都汇集在一起,然后逐篇、逐句、逐字和另外的20多种版本一一对校。“我们的原则是逢疑必录,只要有不同的字体都要把它记录下来,最后判断、确认,所以非常难做。

在此期间,他发表的有关《文选》的学术成果,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年该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为了使这部书再度焕发青春版,王立群倾注了太多的精力,“这个书不能出错,我准备用十年的工夫,必须把它做完、出版,为中华典籍的传承和发展再立新功!”(马娟曹全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