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史记误导了,刘邦有两项能力无人能

公元前年2月初2,刘邦即位称帝,随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

汉殿宴臣图

宴会期间,刘邦问道:“各位可知为何是我赢得了天下,而项羽为何失了天下?”下面的臣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安国侯王陵认为:刘邦有时候喜欢辱骂人,让人下不了台,但是刘邦心胸开阔,懂得与人分享。反观项羽,妒贤嫉能渐渐失信于天下。

王陵为人忠厚正直,他的这番话说的不卑不亢,也算是比较客观的评价。

不过对此,刘邦笑笑,保持一副高深莫测的态度,说道:“你们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接着就有了下面这一段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话: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段话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再加上根据《史记》的记载,刘邦的形象一直都是一个玩世不恭的混混,不尊重儒生、随意侮辱他人的粗俗之人,世人因此也都认为:刘邦之所以能得天下,其实都是因为他善于用人罢了。

那么,如此评价刘邦,真的就中肯吗?其实我们都被《史记》误导了,刘邦除了善于用人之外,还有两个超级强悍的能力,堪称无人能及,正是这两项才能,就注定了项羽不是他的对手。

超凡的交友能力

相对于刘邦,张耳的起点无疑是要高跟多,年少时就成为魏国公子魏无忌的座上常客。魏无忌何许人也,乃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名震天下。张耳能成为魏无忌的常客,可谓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或者是势力的人。

而《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记载:“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

刘邦起于布衣,可以说与张耳的身份差距极大。另外,刘邦是前年出生(也有说是前年),而张耳乃是公元前年出生,张耳比刘邦至少大8岁(17岁),结果两人却能成为熟人,并且在其家中做客数月,这种情分可非同一般。那么是不是就代表着,刘邦有一种能够忽视身份等级与年龄而成为朋友的超强交际能力?

另外,刘邦为亭长时,就与比他大好几级的县吏萧何成为朋友,萧何给刘邦提供了很多次帮助(史料记载:何数以吏事护高祖),也足以见得两人关系极好。

刘邦的交友圈极广,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等人,刘邦与他们都有极深的交情。

不仅如此,刘邦大闹吕公的宴席,结果吕公竟然将女儿吕雉嫁给刘邦。尽管史书上记载的是吕公是见到刘邦器宇轩昂之后就将吕雉嫁给他,但是这期间刘邦绝对是说了一些什么话,才引起了吕公的兴趣,不然仅凭见一面就作出如此判断,谁信?

后来刘邦押送徭役去骊山,可走到半路刘邦就放弃了,准备落草为寇,结果呢?这些徭役中竟然有十余个人愿意追随刘邦。

丈夫犯法,妻子自然要受到牵连,刘邦落草,吕雉自然跟着倒霉。不出意外的,吕雉就这么被押送到监狱中。然而,在监狱中依旧有刘邦的好友——任敖。《史记》记载:“吏系吕后,遇之不谨。任敖素善高祖,怒,击伤主吕后吏。”

在狱中,有一狱吏想要对吕后动刑,任敖就直接将此人打了一顿。在秦朝律例中,私斗可是犯法的,任敖为了刘邦之妻,不仅妨碍公事,还将人打伤,这绝对是过命的交情。

霸王项羽之勇武天下无敌,他的脾气我们都知道,自视高傲。可就是这样的人物在与刘邦相识后,两人很快结为忘年兄弟(刘邦大项羽十几岁)。

如此交友能力,有几个人能做到?

对人性的超强把控能力

有一次,刘邦在与韩信讨论双方统兵能力的高低。刘邦问:你认为我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又问:你呢?回答曰:越多越好。随后韩信又补充道: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这段话当然有韩信拍马屁的心态,后人也将此当做工作场合中的“高情商”故事。不过,这件事也让后人潜意识的认为:刘邦统兵的能力与韩信相差很大。

韩信的统兵能力确实少有人及,不然也不会被后人誉为“兵仙”。但这并不代表刘邦的统兵能力就一定差!纵观韩信参加的数次战斗,他与项羽对战的次数极少,少有的几次也都是以绝对兵力压制项羽,最终获得胜利。

而反观刘邦,项羽的主力部队几乎都是在与刘邦作战,刘邦虽然经常被打得乱窜,可损失却不大,甚至可以说是越打越猛。这背后虽然主要仰仗于萧何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但是刘邦的统兵能力也绝不容忽视。

汉高祖十年(前年)九月,陈豨谋反,很快就劫掠了赵、代两地,坐拥20余城,实力雄厚。

反观刘邦的阵容,兵仙韩信称病不出,张良隐退,彭越和英布也找理由推脱,无法给刘邦帮助。此刻的刘邦俨然成为了“光杆司令”。

而刘邦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就恰好表现出了他对人性超强的把控能力以及统兵能力。

刘邦的行动主要有以下五条:

1、众人建议刘邦以失守罪,将赵、代两地的郡守、郡尉斩首。而刘邦却将他们全部赦免,理由是陈豨的突然反叛并且实力雄厚,他们无法抵挡是由于力量不足,这不怪他们。2、同第一条一样,刘邦下旨特赦赵、代两地的百姓,赦免他们不予反抗的罪责,并且还说要免除他们的赋税。3、重金安抚收买陈豨的旧部,希望他们放弃抵抗,声称这只是陈豨一人谋反,不要盲目追随。4、在赵、代当地找来四个没啥本事的混混,却赏赐千户,任命为将。在刘邦将这些计划一一执行之后,陈豨大败逃走,最终在次年被樊哙追上斩杀。

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刘邦就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点。他的这五项计策全部都是攻心之计:前两条目的就是为了安抚当地官员百姓,能让他们不为陈豨所用,反而成为刘邦自己的助力,第三条则是瓦解陈豨部队的实力,让他们不要盲目为陈豨卖命。

而第四条则是最高明的一条,刘邦就是通过这一计策表达了一个他的意思:我刘邦连没啥本事的混混都能重赏,你们投奔我,会少得了好处?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绝对有大量人前来投奔刘邦,此消彼长之下,陈豨的实力再次得到削弱。

刘邦从一开始就给自己造势,为之后赢下陈豨做好准备,可以说,这一系列操作真的是精彩至极!

刘邦能够如此完美的赢下这场战役,凭借的不就是他对人性的把控以及统兵的能力吗?

世人皆小看了刘邦,认为他能打败项羽是因为项羽不听人劝,而刘邦刚好能听人劝。如此理解其实是大错特错,任何一位开国皇帝,能创建出属于自己的江山,绝对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背后都老谋深算。

因此,多读读史书绝对能够让人对各种事件拥有更通透的理解,倘若读者们想增长自己的权谋,扩充自己的智慧,最好的方式就是——读史。

所谓“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一点都不假。权力是一时的,智慧才是永恒的。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他们都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他能以中人之资,而成一代“圣贤”,就在于日夜勤学苦读。曾国藩的书桌上,就常年摆着这本奇书——《智囊全集》。

冯梦龙先生从先秦到明代,记录着则名人智慧故事,取材于帝王将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专门分析他们的锦囊妙计。

曾国藩日夜捧读,纪晓岚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许内部流传,都是为了传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问出处”的立身之本。因此,笔者建议各位可以读一读这本奇书,唯有智慧才是处身不败的第一要素。

不过原版的乃是文言文叙述,理解难度较大。因此,笔者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套,文、白对照版的《智囊全集》。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横条,进行购买~

现货全2册智囊全集上下冯梦龙珍藏版文白对照书籍淘宝¥35.5¥79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9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