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名缠,字伯。西汉建立后,刘邦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赐刘姓,并封为射阳侯。
都知道,项羽和刘邦是敌对的,项伯作为项羽的叔叔,自然应该站在项羽这边的。怎么在楚汉交战的时候,处处维护刘邦呢?
项伯在项梁吴中郡起兵时,就跟随项梁了。陈涉死后,项梁拥立熊心为楚怀王,项伯被任命为楚国左尹,这个官算是很大的官了,仅次于令尹,相当于丞相。秦二世三年,参与北伐援救赵国,后随项羽参加巨鹿之战,又跟随项羽占领函谷关。
项伯作为项羽的亲戚站在项羽的战队这是情理之中的,但是这并不代表项伯认可项羽,如果没有道德上的绑架,或许他早就弃项羽投奔刘邦了。最典型的就是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劝项羽放弃‘烹刘太公’。
项伯鸿门宴上解救刘邦。破秦入关前,楚怀王同刘邦、项羽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公元前年十月,刘邦破关入秦,秦王子婴于轵道向刘邦投降,刘邦先入关中。项羽听说刘邦已经入关,顿时大怒,扬言要攻打沛公。项伯跟张良有故交,早年项伯杀人,张良使项伯免于死罪,一块在下郅逃难。项伯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连夜赶到刘邦的军营,劝张良跟自己一块逃命,张良当时作为刘邦的谋士,不肯独自逃走。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刘邦,刘邦知道后,为了拉拢项伯,就请他吃肉喝酒,结果两个人相谈甚欢,还定下了儿女婚姻。最后刘邦又对他说:“我所以派将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我们日夜盼着项将军到来,哪里敢谋反啊!希望您详细转告项将军,我是绝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回去后向项羽传达了刘邦的意思,又对项羽说:“别人先入关,你却要杀了别人,这是不合道义的。”项羽就答应了。
第二天,范增多次示意项庄舞剑刺杀刘邦,项伯都替刘邦当着,并掩护刘邦逃走。
这次鸿门宴多亏了项伯,没有项伯,刘邦是很难逃出项羽的手掌心。
其实项伯的举动有个疑点,如果他是真的去救张良,既然张良不愿意走,为什么还要等张良和沛公商量对策呢?按正常的逻辑,是直接回去,怎么还会去喝酒聊天。
很可能是项伯去救张良是假,他的目的是救刘邦。他也是经历过秦朝残酷压迫,百姓在秦朝的统治下,过得苦不堪言,当初他们反秦的目的就是要推翻秦王朝残酷统治。现在的项羽残酷暴躁,单单为了阻止秦国人的反抗,不惜活埋秦军二十万人,用这种粗暴蛮横的手段解决,跟秦始皇有什么区别。刘邦为人宽厚,入秦时所到之处,没有烧杀掠夺,废除秦朝旧律法,建立新律法,使人们安居乐业。此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项伯看到了他们的差距,他觉得刘邦才是拯救人类的救世主,所以他想帮助刘邦。但是自己是项羽战队的,不可能直接告诉刘邦项羽要攻打他。所以他假借救张良之名,通知刘邦。
还有一种可能,项伯是项羽派他去打探底细的。项羽扬言要攻打刘邦,就是虚张声势,如果真打起来,自己未必能打得过刘邦。刘邦比项羽早入关一个多月,军队元气已经恢复;而项羽的军队刚刚经历了大战,士兵已经厌战了。刘邦的军队是嫡系军,全听刘邦指挥;项羽的军队有一半是各地诸侯的,真打起来,各诸侯不一定听从指挥。理由也不充分,项羽和刘邦都归楚怀王管,又有‘先入关者为王’约定在前,你项羽不服气就要打,不合请不合理,项羽也自知理亏。
不管是哪种原因,项伯去的真实目的都是帮刘邦。
项羽杀刘邦的父亲威胁刘邦,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祇益祸耳。”项王从之。《史记.项羽本纪》
翻译过来就是,项伯说:“天下事还不可预料,况且争天下的人是不顾家的.即使你杀了他的父亲也于事无益,只是增加祸患而已!”项羽听从了他的话。
由此可见,项伯这个人要比项羽理智仁爱,他不主张滥杀无辜。但是,项羽生性凶狠残暴,刚愎自用。两个人肯定有诸多意见向左的地方。也许有时候项伯并不想项羽成功。
不管项羽是怎样的一个人,项羽都是自己的亲人,死在刘邦的刀下,尸体还被分解,这对项伯来说是很残酷的。如果他知道自己的侄子死的这么惨,他会不会后悔鸿门宴上救了刘邦呢?西汉建国后,刘邦为了感谢项伯鸿门宴上的救命之恩,赐项伯刘姓,封射阳侯。不知道,项伯接受这些封赏的时候是何种心情,内心肯定非常煎熬吧。侄子的仇人来赏赐,还要改姓刘,这对项伯难道不是折磨和讽刺吗?
对项伯最好的报答,就是让他慢慢的淡忘这段残酷的历史,而不是时时刻刻往伤口上撒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