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说史少李轻兵去不回,荆人胜气鼓如雷。将军料敌元非怯,能使君王促驾来。——李复《王翦》说起东周可能不少人会比较陌生,但假如说春秋战国,可能很多人会口若悬河。但春秋战国和东周其实指的是同一个历史时期。东周的前半段我们称之为春秋,而后半段则是被称为战国了。春秋原本只是节气,那个时期比较重要的事情一般都是发生在春季或者秋季,再加孔子依据鲁国史官记载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录这段历史的书叫做《春秋》,渐渐地春秋也就成了时代的代名词。战国原本只是指相互争战的诸侯国,后来西汉刘向整理皇宫藏书,按照国别和发生的时间前后重新汇编成书,因为其记录多是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刘向把此书称之为《战国策》,这亦是战国作为一个时代的来源。周平王东迁洛邑是春秋开始的标志,秦王政共灭六国统一华夏是战国结束的标志,至于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虽没有确切的认定,但历来以三家分晋为标志。随着韩赵魏三家分晋而成为诸侯,华夏大地上形成了七个强大诸侯国争雄的竞争格局,它们之间的相互混战,则成为了战国历史的主旋侓,当然这时期精彩的历史还穿插着一些二流小国,此时暂不论。说起战国的历史,总是绕不开千古一帝秦始皇,因为他结束了纷争的战乱。那么嬴政统一华夏的最大功臣是谁?其实当属王翦父子,山东六国他俩灭5个。王翦和王贲谁的功劳大?其实不相上下,一个主攻国都,一个横扫残部,关于王翦我们还得从吕不韦当政秦国时说起。庞煖合纵攻秦,王翦声名鹊起。秦王嬴政亲政之前,秦国度过了一段吕不韦当政的时期,此时的秦国并没有衰弱,相反还是一如既往在强大的路上越走越远,但吕不韦却面临一次相当严峻的考验。这次考验来自山东诸侯在庞煖组织带领下的合纵攻秦,这是战国历史上山东诸侯最后一次合纵,也是对秦国很有威胁的一次,因为庞煖带领着合纵大军,直接绕过了秦国要塞函谷关,选择了北上度过黄河天险,进攻秦国潼关。但秦国在潼关的防守相当顽强,庞煖一看打不下来,干脆不打了,结果又把潼关绕了过去,直接进攻秦国国都咸阳,紧接着庞煖打到了咸阳大门外70余里处,秦国朝野为之震动。吕不韦一看这老爷子不按常理出牌,只有发兵抵抗,而此时带领秦军进行阻击的正是吕不韦一手提拔起来的王翦,吕不韦用计让楚国退兵,而王翦却和庞煖打的昏天暗地,虽然庞煖守住了阵营,但赵国的战斗力也被极大的削弱了,合纵攻秦最终成为了泡影,而王翦则开始声名鹊起了。上阵打仗父子威名远扬,秦扫诸侯如风卷残云。吕不韦倒台之后,秦国迎来了秦王政时期,而此时的王翦已经堪称一位真正的兵家,嬴政视之为师,嬴政上台之后,天下一统已经成为了秦国的基本国策,秦国东出灭亡的第一个国家是韩国,派出的将领是内史腾,结果轻而易举拿下韩国。韩国灭亡之后,秦国决定灭赵,此时赵国还有最后一位良将李牧,秦国却用离间计除掉了李牧,随即王翦攻破赵国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赵国宣告灭亡,但赵王迁的哥哥公子赵嘉却带着一部分贵族逃到了代地称王。攻破邯郸之后,王翦大举进攻燕国,大将李信作为先遣队打败了燕太子丹和代王赵嘉的部队,紧接着王翦攻破燕国国都蓟城,燕王喜率残部逃往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看着燕王喜已经构不成威胁了,秦军大举南下,进攻魏国,这次秦军的主帅不是王翦,而是王翦的儿子王贲,王贲害怕攻打魏国时楚国插手,于是先进攻楚国,把楚国吓得不敢动弹,然后回攻魏国大梁,久攻不下,最后采用水淹大梁,灭亡了魏国。王翦计消秦王疑虑,王贲横扫诸侯残部。魏国灭亡之后,秦国剑指楚国,按理来说灭楚是大战,还得老将王翦出马,但王翦张口就要60万大军,这让秦王政十分忌惮,就让只要20万的李信攻打楚国,结果李信失利,秦王政不得不请已经告老还乡的王翦再次出山。此时王翦已经知晓了秦王政对自己是有戒心的,于是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贪财的老人,三番五次向秦王政为子孙请求美田(《史记》记载: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彻底打消了秦王政害怕王翦尾大不掉的疑虑。于是王翦带着大军进攻楚国,楚国大将项燕不敌,王翦一路东进攻破楚国国都寿春,楚国就此灭亡,秦王政看着华夏北部的旧贵族过得还很滋润,于是命令王贲攻打辽东,俘获了燕王喜,王贲顺势灭亡了赵国残部代王赵嘉的代地。这下华夏大地上只剩下了齐国,秦王政也越看它越不顺眼,于是命令王贲从燕国进攻齐国,齐王田建听从了相国后胜的建议,采取了积极投降争取宽大处理的姿态,于是齐国也宣告灭亡了,自此秦国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次大一统。飞鱼说:嬴政统一华夏的最大功臣是谁?当属王翦父子,山东六国他俩灭5个,除却被内史腾灭掉的韩国,剩余的五个强大诸侯,都是被王翦父子灭掉的,可谓功高至伟。王翦和王贲谁的功劳大?其实不相上下,一个主灭国都,一个横扫残部,王翦攻破了赵、燕、楚的国都,算是灭亡了这三个诸侯,而王贲灭亡了魏、齐,横扫了赵嘉残部和攻破了燕国的辽东,可以说没有此二人就没有嬴政的大一统。纵观战国时期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厉害的名将很少有能善终的,战国四大名将中,白起、廉颇、李牧的下场都很惨,但功高如王翦者,却都得到了善终,这是何也?其实这都是源于王翦极其善于揣摩君心,秦王嬴政的逆鳞,王翦父子从来都不碰,当李信攻楚失败后,王翦也没有像曾经的白起在秦昭襄王攻打邯郸失利后絮絮叨叨说半天,当秦灭了六国成就了不世之功之后,王翦也急流勇退得到了善终,着实令人叹服。对此,您怎么看?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等。(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