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反常必有妖赵氏孤儿故事的真相

北京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如果,要选出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个孩子。

我会选:赵氏孤儿。

受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及其经过戏曲、电影、电视剧等不断重演的影响,这个被正义和忠诚保护得很好的孤儿,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

而且,由于“赵氏孤儿”的剧本影响力太大,在中国古代乃至今天的编剧圈子当中,还专门形成了一种剧本写作套路,叫做“赵氏孤儿型故事”。

具体情节,都由固定的三个环节构成:

恶人杀了孤儿全家——孤儿被恶人抚养长大——孤儿最终向恶人复仇。

大家想想看,我们平时看到、听到的很多类型化故事,是不是都是按照这个套路推进的?

电影《赵氏孤儿》剧照。

有意思的是,这个故事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也就是说,元杂剧《赵氏孤儿》的底本,其实是来自《史记·赵世家》。

因为这层历史渊源,无数中国人都认为,历史上真的存在一个愿意以自己孩子的性命换取赵氏孤儿活下来的父亲——程婴,真的存在一个愿意跟程婴打配合而不惜自我牺牲的好友——公孙杵臼。

但,读历史,始终要记住:事出反常,必有蹊跷!

真的有如此绝情之人,为了主人的血脉,而置自家孩子于死地吗?真的有如此仗义之人,把自己的死,当作最容易做的事吗?

或许有,但凡人的第一观感肯定觉得不合常理。

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梁玉绳,早就提醒我们注意这一点,反常的事情要多琢磨琢磨。不过,他是从历史角度进行分析。

他说的是:“匿孤报德,视死如归,乃战国侠士刺客所为,春秋之世无此风俗,则斯事固妄诞不可信。”

意思是,程婴和公孙杵臼的做法,是所谓的侠客做派,而这种做派是到了战国才出现的,赵氏孤儿故事发生在战国之前的春秋时代,所以不可信。

差一点就说,此事是战国时代或之后的人编造的了。

电影《赵氏孤儿》剧照:程婴和赵武。

事实也是如此。

在春秋史料最靠谱的第一手资料《左传》中,对“赵氏孤儿”事件的记载,我们看不到半点儿《史记·赵世家》的影子。

相反,在《左传》寥寥的几句话中,呈现了关于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赵朔之妻赵庄姬跟赵朔的叔父赵婴齐通J。J情败露后,赵婴齐的两个哥哥赵同和赵括将赵婴齐赶出晋国。

赵庄姬对此怀恨在心,后来向晋景公进谗言,诬告赵同、赵括想起兵叛乱,晋国其他两个大家族栾氏和郤氏正想削弱赵氏实力,于是一起为赵庄姬作证,坐实了赵同、赵括的罪名。晋景公遂出兵灭了赵同、赵括。

而后,经过各方权衡利弊,晋景公把原赵氏的封地交给了赵庄姬的儿子赵武。

和我们熟悉的赵氏孤儿故事完全不一样!起因、经过、结尾,可谓完全反转。

在《左传》这个版本里,晋景公所诛灭的并非赵氏全族,而仅仅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赵氏中的赵同、赵括家族,赵氏中的其他支系未受任何牵连。

这个版本里,根本没有奸臣屠岸贾的身影,“赵氏孤儿”赵武也没有遭到追杀,他父母健在,甚至称不上是“孤儿”。

相应地,程婴、公孙杵臼这些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英雄人物也没有出现。

到了西汉,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他本人更相信《左传》记载的这个版本。所以在《史记·晋世家》中,他采用了《左传》的版本。

但是,作为一个“有闻必录”的史学家,司马迁同时在《史记·赵世家》中,把他听到的那个忠义感人的赵氏孤儿故事,也记录了下来。

其实,在《史记》中,经常会出现关于同一件事的不同记述。这对于司马迁来说,是采写历史的严谨要求;但对于我们来说,司马迁可能就是一个史料选择困难症患者。

问题来了:

司马迁听到并记录下来的那个感人的赵氏孤儿版本,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答案是,赵家人自己编造出来的。

电影《赵氏孤儿》剧照。

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的赵国掌权者,像其他诸侯国一样开始美化本家族历史。

那么,赵庄姬通J、赵氏家族自相残杀的事,自然上不了台面,就被赵国的史官慢慢改造成了现行的“赵氏孤儿”版本——赵氏孤儿一出生,父母就遭奸臣害死,而他在忠义之士的帮助下幸免于难,长大后实施了伟大的复仇。

还记得梁玉绳说的话吗?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侠客做派,是战国风气!战国!战国!

至此,终于对上了,战国时期的赵国史官把当时的风气附会到了春秋时代,所以也“无中生有”地塑造了程婴和公孙杵臼这一对“生难死易”“一生一死”的英雄形象。

这个故事架构写得太精彩,太感人了,连司马迁都不愿意割舍,就记录了下来。

而它确实也在后来广泛流传,迄今都是大众熟悉的历史故事。

那段令人难以启齿、充满阴谋和内斗的真历史,反而被淹没,无人提起了。

真应了那句老话:一个好故事,就可以重构一段历史。

中国历史上,类似上述赵氏孤儿真相的变形,还有很多很多。

最爱历史艾公子创作团队精心挑选了40个案例,写成了《疑案里的中国史》这本书。

历史真的有真相吗?

如果有,我们如何找到它?

在《疑案里的中国史》这本书中,艾公子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交叉验证,初衷就是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

身世经历离奇如赵武一样的孩子,历史上还有秦始皇嬴政,以及宋仁宗赵祯。他们的身世之谜,艾公子在这本新书中都进行了详尽地剖析。

需要说明的是,这本《疑案里的中国史》不是为了猎奇而写,每一个疑案,背后都关涉一段大历史的梳理。

我们更在意的是,在故事之外,去探究历史发展的底层逻辑。

比如,关于秦始皇的生父之谜,它不只是一桩宫廷绯闻这么简单,背后潜藏着吕不韦与秦始皇的治国理念差异;

宋仁宗身世之谜,也就是公众熟知的“狸猫换太子”,真相则涉及到北宋“一代女主”刘娥的权力与评价问题;

书中写到的另一个疑案——明朝中期的夺门之变,起事者为什么轻轻松松就把在位皇帝给颠覆掉了?要知道历史上许多政变都要经过残酷的厮杀,但夺门之变却是如此平静,简直是一场和平的政变,为什么?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158.html